為構建“學習型社會”添磚加瓦
】當“構建學習型社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時,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憑借獨有的優勢——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對于如何更好地滿足于每一個社會成員“活到老、學到老”的需求,開始了新一輪的思考和探索。
創業之路:開啟“終身大學”之門
“學校創辦之初只有5.7萬元的經費,兩類專業
,1.6萬名學生。如今江蘇電大已經發展成為擁有20萬在校生、16億元固定資產的巨型大學。”談起江蘇廣播電視大學的發展歷程,江蘇電大黨委書記常征如數家珍 “我們學校的使命就是要構建全民學習的氛圍,任何人,不管年齡、身份、地位,只要愿意學習,我們都歡迎。”
江蘇既是一個經濟大省,也是一個教育大省。據了解,目前該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30%,全省共有115所普通高校,116萬人的在校生規模,居全國第一。針對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江蘇電大已經為社會培養了32萬名畢業生和260多萬人次的非學歷教育,成為覆蓋省、市、縣三級辦學系統的巨型開放大學。
發展之路:打開“知識服務”之窗
針對區域電大發展的不平衡狀況,江蘇電大充分利用了系統辦學的優勢,對區域電大分類指導,完善南北互補合作機制,促進縣級電大之間在招生、就業方面的聯動。學校同時不斷開辟新的教育項目,為縣級電大開拓新的辦學空間和領域,并且加大培訓力度,為縣級電大培養師資和技術骨干。各級市、縣電大充分發揮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特色,尤其注重為農村實用技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提供服務,目前各級電大已累計對82萬人次的農村勞動力進行了培訓,滿足了當地人力資源開發的需求。同時,“空中老年大學”也是江蘇電大的“拳頭產品”,學校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深入社區和街道為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務,通過收看電視等途徑參與學習的老年學員達30萬人,真正讓人們“活到老、學到老”,受到了社會的廣泛歡迎。
提升之路:用網“武裝”學校
江蘇電大校長彭坤明敏銳地看到了信息化進程給學校帶來的發展機遇,“為了營造良好的氛圍,學校采用衛星、網絡、廣播電視等多種媒體手段傳送教學資源,充分發揮了‘天網、地網、人網’的優勢。”
江蘇電大堅持以學生和學生學習為中心,利用多種媒體和手段組織教學,開展多種多樣的導學活動,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提供了便利條件。學校為所有學生開放多媒體教室、語音室、視聽閱覽室、網絡教室等教學場所,提供教學設施設備使用、學習材料借閱、租賃、復制及相關技術咨詢輔導服務,既滿足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也用現代信息技術把學校“武裝”了起來。
“利用日益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學校搭臺,學生唱戲,實現學生和學校的共同發展,這才是我們辦學的最終目的。”彭坤明這樣告訴記者,“這已成為全校教職工的共識,也成為學校‘十一五’實現新一輪發展的戰略思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