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進”活動蘊育和諧雙豐
】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新疆建設兵團農二師三十團積極開展了“富進農家、學進農家、美進農家、樂進農家”的“四進”活動,將建設屯墾戍邊新型團場、和諧社會的目標落實到每個連隊、每個職工家中。
富進農家,開創致富新路
三秋結束以來,三十團八連承包職工王立峰的心里一直樂滋滋的。他承包的120畝荒地改良地今年種植的棉花單產達到了520公斤,打破了荒地改良地種植棉花單產的最高紀錄。他樂呵呵的說:全靠科技管理出高產啊!
2005年,三十團加大了科技種植和新品種的推廣力度,把增加科技含量作為“發展團場經濟,致富職工群眾”的重要手段。2005年該團投資新建加壓滴灌泵房四個,全團滴灌面積達到1.9萬畝,同時推廣引進了具有早熟、豐產、優質、高衣分等優良品性的魯棉系列棉種,團場成立了科技領導小組,經常深入連隊,指導承包戶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出效益。年底全團5.1萬畝棉花總產籽棉2590萬公斤,比上年增長540萬公斤籽棉。出現了平均單產籽棉 426.9公斤的高產連隊三連,像王立峰這樣的高產條田更不計其數。在“富進農家”活動中,30團還在開發資源,培育新產業,提高職工收入上做文章,讓每戶職工都有一個致富的渠道。成立了種養殖協會,引導職工群眾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真正實現“種植業立團,畜牧業強團、林果業富團”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進農家,做生產經營明白人
為增強職工的科技素質,讓每戶職工至少有一名主要勞動力熟練掌握 1至 2項種養、加工實用技術,增強致富本領,30團開展了以“科技之冬”培訓為主要抓手 的“學進農家”活動。
該團把創建學習型團場,提高職工素質作為大事來抓,成立了“科技之冬”活動領導小組,政委兼團長吳洮同志親自掛帥擔任組長,組建了農業科技服務隊、林果業技術服務隊、養殖業科技服務隊、安全生產技術服務隊和健康生活服務隊等五個科技服務隊。按照注重“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采取“菜單式”、“入戶式”等服務方式,把培訓引進田間地頭、畜圈大棚等,極大的調動了職工群眾的參學積極性,團文化中心能容納上百人的培訓室,每天都擠的滿滿的,連過道里都加滿了凳子。
美進農家,團場邁向城鎮化
近日,居住在30團加工廠的張阿姨,每天看到自家門口寬敞明亮的走廊,心情便十分高興。
但是,在一個月前可不是這樣的。一部分住戶由于不注重環境衛生,經常把雜物隨意堆放在房前屋后,不但影響了環境美化,還危及到鄰里團結。今冬以來,加工廠結合正在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一主題,在全廠開展了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動員轄區居民,拆掉違章搭建的小房子、籬笆墻,把房前屋后堆放的雜物全部搬進自家庭院,整齊堆放,經過一個月的治理,廠區環境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該團緊緊抓住這一典型事例,在全團開展了“美進農家”活動,在全團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美化家園”的城鎮化環境綜合整治熱潮。
該團衛生辦工作人員任麗燕說:“自從單位的環境變了樣,職工的主人翁意識也越來越強了,職工們用自己的雙手美化了環境,而優美的環境又美化著職工的心靈。人人主動維護優美環境。”
樂進農家,快樂中享受文明
“劉大哥說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閑......”三十團8連俱樂部里,河南籍女職工位蘭霞一曲字正腔圓的河南豫劇,引來了陣陣掌聲。入冬以來,該團到處飄動著悠揚的器樂聲和歌聲。這是職工群眾正在趕排文藝節目,參加團“雙豐之春”文藝會演的場景之一。
三十團每年都利用冬閑,組織廣大職工群眾開展各種文化活動。今年,又以團連工會為紐帶,廣泛開展了“樂進農家”活動。利用各種載體,發掘鄉土文化,讓職工群眾自娛自樂。忙碌了一年的一線職工們,滿懷著豐收的喜悅,充分挖掘自己的聰明才智,自編自演各種文藝節目。一些有文藝特長的職工們,在這里找到了展示自己的平臺。參加排練節目的大多是小媳婦,雖然她們拿慣了坎土曼的手沒有了城里人的細膩,但是卻也不乏靈巧,一招一式認認真真,透露出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組織職工群眾趕排文藝節目的同時,“雙豐之春”文藝活動還設置有社火、拔河、象棋、乒乓球等比賽活動,這些活動群眾參與面廣,影響大,豐富精神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團場職工群眾的文明素質和生活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