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
2008/3/31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中華全國總工會研究室
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黨的十五大以來,各級工會組織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推動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根本指導方針的貫徹落實,依法堅決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保護、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各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在推進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依法維護職工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來,是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前提。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來,各級工會堅持哪里有職工哪里就要組建工會的原則,加快了工會組建步伐,維護廣大職工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在各級黨委的領導和政府(行政)的支持及工會自身的努力下,既重點抓好新建企業工會的組建,又積極整頓、重建和鞏固國有和集體改制企業工會組織,防止會員流失。在重視和抓好工會組建工作的同時,特別重視其作用的發揮,做到了邊組建、邊鞏固、邊提高、邊發揮作用。工會組建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2002年6月底,全國已建基層工會組織165.8多萬個,會員達到1.31億多人,其中新建企業建立工會組織103.2多萬個,發展會員近4000多萬人,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同時,各級工會適應經濟結構及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在組織體制、工作機制、活動方式、職責履行等方面大膽創新,逐步建立健全延伸到鄉鎮、街道、社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區、高新技術園區直至行政村的工會組織領導體制。全國鄉鎮、街道工會發展到37784家和5300家,分別占鄉鎮、街道總數94%、93%。工會組建工作的突破性進展,不斷壯大著黨的階級基礎,擴大著黨的群眾基礎,鞏固著黨的執政基礎。
依法維護職工的經濟利益。五年來,各級工會組織依據《工會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始終堅持“兩手抓”,也就是把調整勞動關系機制建設和為職工辦實事,特別是把建立健全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大力實施“送溫暖工程”,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等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國建立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的企業63.5萬多家,占已建工會企業總數的48.7%;建立這一制度的新建企業37.5萬多家,占已建工會新建企業總數的36.4%。全國有3萬多家企業開展了工資集體協商的工作。這一基本制度的建立,較好地調整了勞動關系,維護了廣大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與此同時,在維護特困職工和困難職工群體的合法權益,努力承擔第一責任人(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幫助人)職責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項工作,目前已從元旦、春節期間開展的“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難、暖萬家心”的送溫暖活動,向“送溫暖工程”拓展,從重點幫扶特困職工向維護困難職工群體合法權益延伸,以建立中心城市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重要載體,不斷向經常化、制度化、社會化的方向發展,并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相結合。近幾年來,各級工會同黨政一起通過各種渠道,累計籌集送溫暖慰問款104億多元,走訪慰問了48萬多戶次困難企業和3975萬多戶次困難職工家庭;全國有447個地市級工會、大多數縣(市、區)工會及18萬個基層工會建立了特困職工檔案;有80多萬名黨政和工會領導干部,與近百萬戶困難職工家庭建立了包戶幫困聯系;工會舉辦的培訓機構6000多個,累計培訓下崗職工300多萬人次,職業介紹機構4000多個,累計介紹下崗職工再就業達300多萬人次;工會通過興辦解困貿易市場和生產自救基地等,共吸納65萬人就業;有的地方工會積極建立了維護困難職工合法權益和保持職工隊伍穩定的快速反應系統;一些地方工會建立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對困難職工實施及時的生活救助;全國600多個市級以上工會在元旦、春節期間全部開通了職工熱線服務電話。所有這些,對于關心職工疾苦,傾聽職工呼聲,幫助職工排憂解難,密切黨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系,維護職工隊伍和社會政治穩定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依法保障職工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五年來,各級工會依法把加強基層民主管理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取得積極進展。公有制企事業單位依法推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并通過深入推行廠務公開,堅持職代會民主評議企業領導干部,堅持集體合同草案提交職代會討論通過,企業業務招待費使用情況、企業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情況、集體合同履行情況向職代會報告,國有及國有控股的公司制企業實行由職代會民主選舉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等,不斷充實和豐富了職代會的內容,提高了職代會的質量和實效。在繼續加強公有制企事業單位職工民主管理工作的同時,各級工會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堅持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共謀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集中力量從抓調整勞動關系、維護職工的勞動經濟民主權利入手,大膽探索職工代表大會等各種與企業實際相適應的形式,著力落實法律賦予職工的涉及切身利益的勞動關系等方面問題的知情權、協商權,以及對企業執行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企業平等協商協議、集體合同條款等情況的監督權,有效地推進了非公有制企事業單位職工的民主管理工作。目前,全國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企業單位達32.7萬多家,其中非公有制企業單位近8.4萬多家;實行廠務公開的企業單位近25.1萬多家,其中非公有制企業5.7萬多家;實行職代會民主評議企業領導干部的公有制企業單位達18.7萬多家;實行企業業務招待費使用情況向職代會報告的公有制企業近18.9萬多家;建立職工董事制度的公有制企業38350家;建立職工監事制度的公有制企業39573家。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開展,不斷促進著基層民主政治的建設,保護、調動、發揮著廣大職工當家作主的積極性、創造性,推動著企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依法維護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五年來,各級工會積極協助黨政,注意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始終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廣大職工,引導他們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針對改革過程中利益關系的調整,工會積極配合黨政,認真做好職工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職工識大體顧大局,努力維護職工隊伍和社會政治的穩定,自覺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各級工會依法維護和保障職工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積極推動各級政府把職業培訓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督促企事業單位建立和完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積極幫助職工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技術和管理、法律等知識。各級工會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辦好各級各類職工學校和文化宮、俱樂部等宣傳教育陣地,努力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崗位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加強職業道德建設,開展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目前,各級工會獨立興辦的職工教育學校2400多所,在校學員人數為54.3萬人,其中職工高等學校89所,在校學員人數8萬多人;職工中等學校172所,在校學員人數8.5萬多人;職工(業余)學校925所,在校學員人數17萬多人。各級工會充分利用直屬的3.9萬多個工人文化宮、俱樂部,近2萬個圖書館,5.2萬多個體育場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所有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四有”職工隊伍的建設,推動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
依法搞好源頭參與和宏觀維護。五年來,各級工會通過立法參與和政策制定參與,與同級政府(行政)及有關部門召開聯席(聯系)會議,與政府、企業代表組織進行勞動關系三方協商,勞動保障監察與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相互協調配合等多種途徑,加強源頭參與和宏觀維護工作,取得很大成效。目前,國家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會議自2001年8月建立以來,已召開了三次會議,全國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會議制度;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聯席(聯系)會議制度,現正向地(市)、縣拓展;各級工會參與制定并已實施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地方立法和政策1264件,在各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中有工會代表15585人。這一切,從立法和政策制定參與勞動關系協調等方面,推動了帶有全局性的勞動關系問題的研究解決,及時有效地調處了勞動爭議尤其是集體勞動爭議,防止和減少了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把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組織和引導到推進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上來。五年來,各級工會通過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更好地保護、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并把這種積極性、創造性組織和引導到立足本職、干好工作和投身各種形式的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上來,作出了積極努力。各級工會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的途徑和辦法,廣泛深入地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全國職工8400萬人次參加勞動競賽,共提出合理化建議4414萬多件,技術攻關、技術開發88萬多項,推廣新技術32萬多次,并以此為龍頭,帶動各種形式的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的開展,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作出了貢獻。積極引導廣大職工廣泛開展學趕先進、爭創一流的活動,評選表彰了各級勞動模范、先進生產(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獎狀等先進個人和集體,堅持用工人階級的先進思想和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全社會。目前,全國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的企業單位達26.2萬多家,占已建工會組織企業的20.1%。這項活動的深入開展,充分顯示了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
與此同時,工會的臺港澳工作和國際工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五年來,共接待臺港澳地區及國外各類代表團616個、7286人次,共派出代表團413個、2787人次,向日本派遣研修生1722人,在今年的國際勞工大會上,中華全國總工會成功當選國際勞工局理事會工人組副理事,中國工會的影響不斷擴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作用日益增強。
面對新的形勢任務,各級工會組織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地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抓住機遇,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積極推動工會工作的突破和發展,在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以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勝利召開!
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黨的十五大以來,各級工會組織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推動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根本指導方針的貫徹落實,依法堅決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保護、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各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在推進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依法維護職工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來,是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前提。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來,各級工會堅持哪里有職工哪里就要組建工會的原則,加快了工會組建步伐,維護廣大職工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在各級黨委的領導和政府(行政)的支持及工會自身的努力下,既重點抓好新建企業工會的組建,又積極整頓、重建和鞏固國有和集體改制企業工會組織,防止會員流失。在重視和抓好工會組建工作的同時,特別重視其作用的發揮,做到了邊組建、邊鞏固、邊提高、邊發揮作用。工會組建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2002年6月底,全國已建基層工會組織165.8多萬個,會員達到1.31億多人,其中新建企業建立工會組織103.2多萬個,發展會員近4000多萬人,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同時,各級工會適應經濟結構及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在組織體制、工作機制、活動方式、職責履行等方面大膽創新,逐步建立健全延伸到鄉鎮、街道、社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區、高新技術園區直至行政村的工會組織領導體制。全國鄉鎮、街道工會發展到37784家和5300家,分別占鄉鎮、街道總數94%、93%。工會組建工作的突破性進展,不斷壯大著黨的階級基礎,擴大著黨的群眾基礎,鞏固著黨的執政基礎。
依法維護職工的經濟利益。五年來,各級工會組織依據《工會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始終堅持“兩手抓”,也就是把調整勞動關系機制建設和為職工辦實事,特別是把建立健全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大力實施“送溫暖工程”,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等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國建立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的企業63.5萬多家,占已建工會企業總數的48.7%;建立這一制度的新建企業37.5萬多家,占已建工會新建企業總數的36.4%。全國有3萬多家企業開展了工資集體協商的工作。這一基本制度的建立,較好地調整了勞動關系,維護了廣大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與此同時,在維護特困職工和困難職工群體的合法權益,努力承擔第一責任人(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幫助人)職責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項工作,目前已從元旦、春節期間開展的“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難、暖萬家心”的送溫暖活動,向“送溫暖工程”拓展,從重點幫扶特困職工向維護困難職工群體合法權益延伸,以建立中心城市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重要載體,不斷向經常化、制度化、社會化的方向發展,并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相結合。近幾年來,各級工會同黨政一起通過各種渠道,累計籌集送溫暖慰問款104億多元,走訪慰問了48萬多戶次困難企業和3975萬多戶次困難職工家庭;全國有447個地市級工會、大多數縣(市、區)工會及18萬個基層工會建立了特困職工檔案;有80多萬名黨政和工會領導干部,與近百萬戶困難職工家庭建立了包戶幫困聯系;工會舉辦的培訓機構6000多個,累計培訓下崗職工300多萬人次,職業介紹機構4000多個,累計介紹下崗職工再就業達300多萬人次;工會通過興辦解困貿易市場和生產自救基地等,共吸納65萬人就業;有的地方工會積極建立了維護困難職工合法權益和保持職工隊伍穩定的快速反應系統;一些地方工會建立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對困難職工實施及時的生活救助;全國600多個市級以上工會在元旦、春節期間全部開通了職工熱線服務電話。所有這些,對于關心職工疾苦,傾聽職工呼聲,幫助職工排憂解難,密切黨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系,維護職工隊伍和社會政治穩定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依法保障職工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五年來,各級工會依法把加強基層民主管理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取得積極進展。公有制企事業單位依法推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并通過深入推行廠務公開,堅持職代會民主評議企業領導干部,堅持集體合同草案提交職代會討論通過,企業業務招待費使用情況、企業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情況、集體合同履行情況向職代會報告,國有及國有控股的公司制企業實行由職代會民主選舉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等,不斷充實和豐富了職代會的內容,提高了職代會的質量和實效。在繼續加強公有制企事業單位職工民主管理工作的同時,各級工會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堅持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共謀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集中力量從抓調整勞動關系、維護職工的勞動經濟民主權利入手,大膽探索職工代表大會等各種與企業實際相適應的形式,著力落實法律賦予職工的涉及切身利益的勞動關系等方面問題的知情權、協商權,以及對企業執行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企業平等協商協議、集體合同條款等情況的監督權,有效地推進了非公有制企事業單位職工的民主管理工作。目前,全國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企業單位達32.7萬多家,其中非公有制企業單位近8.4萬多家;實行廠務公開的企業單位近25.1萬多家,其中非公有制企業5.7萬多家;實行職代會民主評議企業領導干部的公有制企業單位達18.7萬多家;實行企業業務招待費使用情況向職代會報告的公有制企業近18.9萬多家;建立職工董事制度的公有制企業38350家;建立職工監事制度的公有制企業39573家。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開展,不斷促進著基層民主政治的建設,保護、調動、發揮著廣大職工當家作主的積極性、創造性,推動著企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依法維護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五年來,各級工會積極協助黨政,注意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始終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廣大職工,引導他們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針對改革過程中利益關系的調整,工會積極配合黨政,認真做好職工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職工識大體顧大局,努力維護職工隊伍和社會政治的穩定,自覺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各級工會依法維護和保障職工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積極推動各級政府把職業培訓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督促企事業單位建立和完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積極幫助職工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技術和管理、法律等知識。各級工會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辦好各級各類職工學校和文化宮、俱樂部等宣傳教育陣地,努力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崗位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加強職業道德建設,開展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目前,各級工會獨立興辦的職工教育學校2400多所,在校學員人數為54.3萬人,其中職工高等學校89所,在校學員人數8萬多人;職工中等學校172所,在校學員人數8.5萬多人;職工(業余)學校925所,在校學員人數17萬多人。各級工會充分利用直屬的3.9萬多個工人文化宮、俱樂部,近2萬個圖書館,5.2萬多個體育場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所有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四有”職工隊伍的建設,推動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
依法搞好源頭參與和宏觀維護。五年來,各級工會通過立法參與和政策制定參與,與同級政府(行政)及有關部門召開聯席(聯系)會議,與政府、企業代表組織進行勞動關系三方協商,勞動保障監察與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相互協調配合等多種途徑,加強源頭參與和宏觀維護工作,取得很大成效。目前,國家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會議自2001年8月建立以來,已召開了三次會議,全國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會議制度;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聯席(聯系)會議制度,現正向地(市)、縣拓展;各級工會參與制定并已實施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地方立法和政策1264件,在各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中有工會代表15585人。這一切,從立法和政策制定參與勞動關系協調等方面,推動了帶有全局性的勞動關系問題的研究解決,及時有效地調處了勞動爭議尤其是集體勞動爭議,防止和減少了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把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組織和引導到推進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上來。五年來,各級工會通過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更好地保護、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并把這種積極性、創造性組織和引導到立足本職、干好工作和投身各種形式的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上來,作出了積極努力。各級工會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的途徑和辦法,廣泛深入地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全國職工8400萬人次參加勞動競賽,共提出合理化建議4414萬多件,技術攻關、技術開發88萬多項,推廣新技術32萬多次,并以此為龍頭,帶動各種形式的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的開展,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作出了貢獻。積極引導廣大職工廣泛開展學趕先進、爭創一流的活動,評選表彰了各級勞動模范、先進生產(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獎狀等先進個人和集體,堅持用工人階級的先進思想和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全社會。目前,全國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的企業單位達26.2萬多家,占已建工會組織企業的20.1%。這項活動的深入開展,充分顯示了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
與此同時,工會的臺港澳工作和國際工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五年來,共接待臺港澳地區及國外各類代表團616個、7286人次,共派出代表團413個、2787人次,向日本派遣研修生1722人,在今年的國際勞工大會上,中華全國總工會成功當選國際勞工局理事會工人組副理事,中國工會的影響不斷擴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作用日益增強。
面對新的形勢任務,各級工會組織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地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抓住機遇,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積極推動工會工作的突破和發展,在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以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勝利召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