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 | | 更新時間:2007年8月14日 來源:中華職工學習網 | | 文明是反映人類社會發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水平與整體面貌。生態文明是以生態產業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態。廣義的生態文明指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后的人類文明形態;狹義的生態文明則指文明的一個方面,即人類在處理與自然的關系時所達到的文明程度,相對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生態文明是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為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所取得的成果。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以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來換取一時經濟繁榮的危害性。 [詳情……] | | |
|
|
| 2.渤海中毒加重 “天然魚倉”撈不出像樣海貨 | | 更新時間:2007年8月10日 來源:中華職工學習網 | | 近年來,有我國“天然魚倉”和“海洋公園”美譽的渤海日漸失去她美麗的容顏,污染程度連續多年位居四大海區之首。面對國家和環渤海各省市采取的各種治污措施,渤海污染防治似乎成為了一道難解的方程式,不僅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總體污染狀況出現持續加重,重度污染面積四年增長近兩倍。 [詳情……] | | |
|
|
| 3.政治規則于務實中悄然轉變 | | 更新時間:2007年7月6日 來源:中華職工學習網 | | 當人們為太多、太長、太濫的會議厭倦、厭煩之時,北京市海淀區不設主席臺的會議,讓人感到有些許新風吹來。
媒體報道說,在海淀區今年召開的一些大會上,區里四套班子領導和普通干部一樣在臺下就座,而臺上只有主持人和發言席。會風改革的結果,是裝模作樣、拿腔拿調、作秀作派的少了,會短了、解決問題的效果好了。
[詳情……] | | |
|
|
| 4.推動工資集體協商 中國工會成績斐然 | | 更新時間:2007年5月28日 來源:中華全國總工會 | |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1994年7月5日,我國頒布了《勞動法》。《勞動法》的頒布標志著集體合同制度作為調整勞動關系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國正式建立。中華全國總工會抓住貫徹實施《勞動法》的契機,突出履行維護職責,將集體合同工作作為工會工作的“牛鼻子”,舉全會之力著力推進,以此帶動工會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 [詳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