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組織優勢為工作優勢 促“創爭”活動向縱深發展
】鴻化工會著眼于新時代積極創新,不僅促進了“創爭”活動的開展,還發揮組織優勢,使公司2006年首次突破“雙十億”,2006年、2007年公司生產經營再創新高,“鶴牌”純堿產品也在全市首家榮獲了“中國名牌產品”,公司躋身省百強工業企業,并榮獲“爭跨越競賽”優勝單位。
公司工會在“創爭”活動中,扎實狠抓了四個環節的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保證“創爭”活動的有序開展。
公司不僅做到了組織領導機構健全,目標方向明確,且制定了明確的職工教育培訓規劃和計劃。在活動中,黨政工組織既齊抓共管又各有重點。公司黨委主要抓各級領導干部和班子的學習。要求做到:學理論思考問題;學技術提升管理;堅持中心組學習制度和領導干部讀書筆記制度。并理論聯系實際,先后寫出調研論文和體會文章28篇。公司行政主要抓職工素質的正規化培訓,編制了187項工人技術等級標準,采取系統培訓形式,各類初、中、高級班培訓了5500人(次),年職工平均參培率達73?郾5%,評定了171名工程技術帶頭人和各專業技術骨干;授予44名高級工程師為工程師導師資格;有17名工程師與31名青年科技人員簽有’師帶徒”協議。公司工會則在協助行政首次評聘80名工人技師的同時,重點發揮自身優勢,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技術練兵、攻關、合理化建議及講座、征文、職工大討論活動。公司工會開展的職工技術業務大培訓、大練兵活動,就有近萬人(次)參加。工會還修訂完善《職工自學成才獎勵辦法》,力促職工自學成才。在全市表彰的8名職工自學成才者中,公司就有2名,僅該2名職工就為公司解決了關鍵設備的重大技術問題,年節資200多萬。
二、發揮工作優勢,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做到四個堅持。
伴隨市場國際化,經濟全球化,企業面臨更劇烈的市場競爭,工會致力創建一流的知識型技能型職工隊伍。一是堅持以企業的生產經營為主攻方向,全方位大力度的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工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創新為關鍵,大力實施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僅去年就組織了萬人(次)的職工投身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評選出了“十佳操作能手”、“十佳鉗工能手”。公司還層層選拔,組織了6個工種37名職工參加了全市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并取得了優秀成績。二是堅持在“建家”活動中,為職工提供良好的學習進取環境。在“建家”活動中,工會先后投資,改善圖書館(室)、閱覽、資料室的條件。每年都訂閱了近600份《四川工人日報》和300余份其他報刊,同時,先后購置了新科技知識讀物2000余冊,并積極會同行政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體育活動,使職工思想道德、業務技術和科學文化及健康素質大大提高,一支思想好、技術精、善打硬仗的工人技術隊伍和一大批文藝、體育、美術等骨干和尖子人才不斷涌現。三是堅持建立表彰激勵機制,提高“創爭”活動的實效性。公司積極推進選人、激勵、考評機制的創新,先后出臺了競爭上崗機制;科技管理新體系;干部的選拔、培養、管理、誡勉、解聘機制;給予學有所成人員學歷、技術骨干、學術帶頭人津貼、雙革、自學成才獎等20多項。同時,在開展“評先選模”活動中突出必須是學習、創新的模范。每年“五一”節的表彰大會,先進模范所受到的披紅戴花,喜報鑼鼓送到家,報刊、電視展風采的場面,更使廣大職工以榜樣的力量鼓勵自己,為企業的發展和自我的完善努力登攀。四是堅持系統培訓,提高職工整體素質。隨著科技進步和企業改革改制不斷深化,對職工的知識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黨政工先后組織了多期復合型工種的培訓班,變“一崗一技”為“一崗多技”,使100多人分別交*參加了操作工學電工、鉗工學焊工、石工學架子工、焊工學電工等。增強了學習效果。
三、在“創爭”活動中,把工會的教育和維護職能統一起來。
隨著改革改制力度加快,工會深入調研,了解到職工普遍期望企業在發展中增加職工收入。只有提高職工素質,才能促進企業發展,進而維護職工的切身和長遠權益。便把有針對性的指導“創爭”活動圍繞企業生產建設中心,解決問題等作為重點。不僅使職工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升,更使每個個體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增強;此外,為解決工學矛盾,鼓勵職工自學成才和圍繞生產經營、改革改制總方向提合理化建議,調動了職工學習積極性,使工會的組織優勢轉為了工作優勢,為企業的管理強化,成本降低,技術水平的整體提高和生產發展及職工收入增加等維權工作奠定了基礎,使黨委夸贊,行政滿意,工會工作有了大突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