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鍋爐“創爭”活動勃發生機勢如春
】近年來,東鍋公司在開展“創爭”活動中,大力實施科教興企和人才強企戰略,以造就高素質勞動者、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為方向,不僅使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風氣日漸形成,更促進了各項工作的發展。2006年,各項經濟指標創造歷史最高水平,工業總產值、實現利稅分別同比增長105.8%和113.90%,新產品產值同比增長38.70%。2005年一季度公司又先后研制完成了世界首臺湛江60萬千瓦奧里油鍋爐,國產最大等級白馬30萬千瓦循環流化床鍋爐、60萬千瓦“W”爐、出口印尼30萬千瓦燃煤機組鍋爐新產品,累計完成電站鍋爐11臺363.5萬千瓦,實現首季生產開門紅。
東方鍋爐黨政工主要領導首先抓好領導推進機制建設,不僅層層建立機構,制定規劃和規章制度,指導、引導活動開展,并設有專人抓好日常工作。以團隊為主體,班組為支撐,職工自主學習為基礎,形成了點面結合的學習推進層。公司領導帶頭學,深入基層輔導職工學,并交流心得,向全體職工推薦新書好書,激勵職工把學習引向深化。其次建立了靈活運作機制。根據自身特點,找準切入點,公司從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入手,選擇部分基層開展示范,然后推廣,著力于“創爭”活動普及化,讓全員參與在各種靈活多樣的班組學習、興趣活動和具有創新思維的知識競賽、獻計獻策等活動中推進。為使活動長足發展,公司又以目標、政策、物質和精神等有效激勵機制,鼓勵職工“自主學習”、“崗位成才”,并做到“精一門、會兩門、懂三門”,除對崗位成才的優秀職工進行了大張旗鼓的表彰獎勵外,還對自行開發研究的新科技成果,在組織實施推廣、轉讓、應用中,作出貢獻并取得顯著經濟或社會效益的集體和個人給予一年一評審的科技進步獎,僅2004年度就獎勵了特等、一等、二等、三等等獎項44項。為使廣大職工“想干事有機會,能干事有平臺,干好事有地位”,公司還大力為職工創建了多個平臺。
一是創建教育培訓平臺。每年投資開展職工業務技術培訓。僅2006年,就投入279萬元,開辦培訓班106個,培訓職工5835人次,外送提高性培訓43批229人,使公司涌現了200余名技師和高級技師,1500多名高級工。二是創建崗位成才平臺。東鍋以定期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鼓勵職工學技術練絕活,學業務強技能,學標桿比貢獻。以技術大比武,促職工崗位成才。2006年,通過崗位練兵賽,選拔人員參加自貢市“大西洋”杯電焊工、鉗工、電工、計算機等工種的技術大賽,均取得較好成績。近年來,姚本榮、唐偉等的3項科技成果已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公司還有4項發明獲國家專利,36項科技成果獲省、部級獎勵。東鍋員工在省、部級技能大賽和市級比賽中均頻頻取得優異成績。易向東在2006年國資委舉辦的全國技能大賽中獲銀獎,技術尖子霍鎖善還榮獲了全總頒發的五一勞動獎章。三是創建拓展訓練平臺。公司為提升職工的創新力、執行力和戰斗力,長期堅持開展攻關立功活動。就設立攻關立功項目72項,通過組織技術攻關,60萬亞臨界、超臨界鍋爐的技術難題被攻克,職工還撰寫出論文,并獲得了有價值的經驗和革新成果。在制造2N2421等60萬集箱時,聯箱車間機加的鉆床工序設計采用非徑向鉆孔遇到問題,車間積極組織攻關,配合工藝部門對所使用的刀具和工藝方法進行了大膽的改進,終于獲得成功,并獲公司技術革新獎。類似這樣的技術攻關在東鍋普遍開展,效果顯著。公司在全國機械行業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評比中,多個基層單位的攻關小組都榮獲職工技術改進創新優秀班組獎。
而常年開展的合理化建議活動,更構建了職工智力平臺,使職工的創新、思維、開拓能力大大提高。圍繞安全、質量、工期主題提合理化建議3376條。在組織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中,材料研究所對內螺紋管進行進口與國產品牌的反復試驗比較,在綜合性能測定分析后,提出國產管代替進口管,僅此一項,就為公司節約5000萬元。劉斌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