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人階級的領頭羊—記上海工人運動
】 80年來,中國工會緊緊圍繞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積極開展工作,為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貢獻。實踐證明,中國工會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為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已經發揮并將繼續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從今天起,本報開辟《輝煌的歷程―――慶祝中國工會成立80周年》專欄,集中反映中國工人階級傳承不息的優秀品質,集中展示中國工會蓬勃發展的時代足音。
80年風雨歷程,80年光輝歲月。在中國工人運動驚濤拍岸的大合唱中,始終有著一個激昂、高亢、奮進的聲音―――那就是上海工人階級不斷發出的時代強音。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無論是在民族存亡之秋、歷史轉折關頭,還是國家建設和改革開放新的時期,上海工人階級都挺立中流,前赴后繼,流血犧牲,奮斗奉獻,開拓創造,用英勇不屈的精神和彪炳史冊的業績,鑄就了上海這一中國工人階級的搖籃的城市之魂,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領頭羊!
血雨風云中的先鋒戰士
在日出東方的那一時刻,中國近代工人階級誕生在上海。
1843年,上海開埠,外國近代企業陸續建立,上海產生了第一批產業工人。至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應時而起,以軍事工業為核心的近代工業大興,上海產業工人數量大增。
同世紀70年代,民族資本亦于上海投入近代企業,促成了近代工人數量的上升。據1919年統計,上海工人總數達513768人,其中產業工人181485人,60%在500人以上大廠做工。
上海工人階級由無到有,由幼到壯,居全國發展之前列。從誕生之日起,上海工人階級就不斷進行反對壓迫和剝削的斗爭,并逐步組織起來。在愛國、反帝、反壓迫、反剝削、求解放歷史長河的工人運動的光輝斗爭中,上海工人階級的奮斗和犧牲足以驚世界而泣鬼神。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北京爆發了五四反帝愛國運動。上海工人奮起第一次舉行政治性大罷工,推動了全國罷工、罷課、罷市斗爭的發展,上海工人階級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1921年,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叱咤風云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和組織了波瀾壯闊的工人運動。
1925年,在“五卅”革命風暴中,上海總工會宣告成立,由此揭開上海工人運動和工會運動的新的歷史一頁。在血雨風云中,上海總工會帶領25萬上海工人舉行了氣勢磅礴的大罷工,震撼了中國,震撼了世界。
隨后,上海工人在三次武裝起義中浴血奮戰,取得了第3次武裝起義的偉大勝利。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又一創舉。
白色恐怖的歲月里,上海總工會數度易名,卻始終堅持團結上海工人階級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繼續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八年抗戰中,上海工人一批又一批義無反顧地奔赴抗日前線;在解放戰爭中,上海工人聯合上海各界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饑餓、反迫害的人民民主運動;在黎明前的黑暗時刻,上海工人普遍成立護衛隊,使上海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
砥柱中流的時代勇士
歷史正不斷證明著,上海工人階級是同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的最先進、最革命的階級,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是革命和建設的主力軍。
上海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工會。上海解放后第四天,上海總工會籌備委員會成立。1950年2月,上海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舉行,上海總工會名稱恢復,27個產業工會先后建立,會員達88萬余人,占當時上海職工總數的91%。
隨著上海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上海工會不斷發展。1962年國家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時,全市共有職工233.33萬人,工會會員147.67萬人。
1956年,周恩來總理到上海進行調查研究,走進一家鋼鐵廠的轉爐車間。看到工人們干勁十足,操作的設備卻非常落后,周總理希望工廠領導依靠工人群眾改變這種落后狀況。
兩年以后,當周總理再次視察上海鋼鐵企業時,他被上海工人階級的首創精神深深打動。在永鑫鋼管廠,周恩來看到自制土設備居然能加工出無縫鋼管,連聲稱贊“這是草窩里飛出金鳳凰”!
在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上海職工廣泛深入地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推動生產迅速發展。1957年與1952年相比,勞動生產率提高44.6%,工業總產值增長90.3%,提前一年零3個月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定的任務。
全國銷售的紗布、卷煙有1/3是上海生產的,日用工業品有60%是上海生產的……“一五”計劃期間,上海實現的利潤占全國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的20%,5年內上海財政收入達177億元,其中超過90%上繳國家,有力地支援了國家重點建設。從1953年到1956年,上海支援內地和重點工程的工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政工干部就達21萬人。
那些難忘的歲月里,我國幾乎每一項重大的進口替代工程無不閃耀著上海工人階級智慧的光芒。幾乎全國所有在建的重點工程中,都揮灑著上海職工的勞動汗水。
直到今天,人們還清晰地記得,上海曾經誕生過1.2萬噸水壓機、10萬倍電子顯微鏡、滾珠軸承鋼、2.5萬千瓦汽輪發電機、2000匹重型柴油機和活性染料等重要產品。
直到今天,人們還清晰地記得,上海涌現出朱恒、楊富珍、黃寶妹、裔式娟、劉海珊、蔡祖泉、楊懷遠、程德旺等勞動模范。
“十年動亂”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里,上海工人階級依然堅持生產,使國民經濟免受更大損失。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后,上海工人階級意氣風發,30萬千瓦核能發電設備、年產200萬噸煉油設備、120噸純氧頂吹轉爐、30萬噸合成氨設備、運十及麥道飛機、大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導彈、大型計算機等高精尖產品制造成功,鑄就了上海邁向國際大都市的一座座豐碑。
當歷史進入到上世紀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樣對上海和上海工人階級充滿希望,稱贊“上海工人階級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帶頭羊”。上海工人階級更是以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勇于進取的開拓精神、公而忘私的奮斗精神,顯示出自己在每一個歷史關鍵時刻都站在偉大實踐的最前列。
改革潮頭的主力軍
在人類社會進入新世紀的重要歷史時期,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上海職工隊伍狀況發生了歷史性的根本變化。
面對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的新情況,面對分配關系多樣化、勞動就業市場化和勞動關系契約化的新問題,上海工人階級堅定地表現出與時俱進、始終站在時代潮頭、敢于接受挑戰的不凡氣魄。
人們欣喜地看到,上海職工隊伍概念的內涵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向包含所有工薪勞動者的職工概念轉化,真正賦予了社會主義條件下工人階級應有的涵義。
今天,上海職工隊伍結構正在日益與國際大都市相適應。在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的大中型企業呈現出調整優化的態勢之際,臺港澳及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等非公企業快速發展,上海職工隊伍的內部結構也呈現出明顯的變化趨勢,科學文化素質和綜合素質快速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日漸顯現。
當歷史的巨輪進入新的世紀,市場化的經濟秩序、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全球化的競爭態勢大大激發了上海工人階級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自覺謀求知識結構的優化和勞動技能的提高。
10年來,上海職工素質普遍提高,文化程度大大提高,受教育年限增加,低學歷逐年遞減,高學歷逐年遞增。如今,16%的職工有2個以上工種(專業)的技術等級或技術職稱,40%的職工電腦水平已達到初級以上,達到通用外語初級以上水平的職工比例超過30%,工人階級的先進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10年來,一大批思想解放、自立自強、開拓創新并有強烈的改革意識、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國際國內兩大市場競爭中取勝的優秀人才成為領軍人物。上海液壓泵廠數控機床調試工李斌,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如今,經濟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深刻地改變著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國整體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增強,實現著從溫飽向小康社會的歷史性跨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產業結構的全方位調整和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上海工人階級隊伍也呈現出結構變化和利益群體分化等新特點和新情況,變化的激烈程度可謂前所未有。
然而,上海工人階級承受住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陣痛和壓力,為改革、發展和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百萬職工識大體,顧大局,勇于承擔犧牲,堅定而有力地支持了改革,維護了社會穩定。他們積極更新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舊觀念,以工人階級的先進思想支持了改革全過程。
在勞動力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驅動下,在各級工會組織的發動和扶持下,上海職工的就業觀經歷了一次根本性的飛躍———
1992年職工隊伍狀況調查時,多數職工認為自己與企業之間是“從一而終、一包到底”的關系;
1997年職工隊伍狀況調查時,22.8%的職工表示能夠考慮重新選擇職業;
今年的調查中,12.6%的職工明確回答自己調動工作單位的原因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
更為可喜的是,上海工人階級對民主管理的認識早已不再停留在政治口號上,而是將自身的利益與 企業的命運牢牢結合起來,希望通過民主參與和民主管理實現企業與個人的同步發展。
與此同時,上海的職工群眾還通過工會參與立法、與政府召開聯席會議等多種途徑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憑著艱苦而偉大的使命感,具有優良傳統的上海工人階級將繼續保持自己的先進性,經受磨練并實現飛躍,始終成為上海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