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均衡協調創新考核制度 推動教育科學發展
】“以后,我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上學問題,在這里工作也更安心了。”浙江省紹興縣蘭亭鎮古筑村外來務工者陳建紅的愁容如今終于舒展開了。2009年暑假,紹興縣在蘭亭等地又新辦了3所公辦民工子弟小學,像陳建紅這樣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都能走進當地公辦學校讀書。
按照規定,公辦學校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達70%以上且免除借讀費的,才可評為優秀獎,在“教育科學和諧發展業績”考核中,紹興縣已在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獲得省、市優秀獎,共有2.1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公辦校享受免費義務教育,比例接近80%。
日前,浙江省教育廳召開廳長辦公會議,決定2010年繼續開展“教育科學和諧發展業績”考核。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強調,對全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實施“教育科學和諧發展業績”考核,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科學評價體系的重要舉措。
實現科學發展,離不開科學的評價體系和制度。2006年11月,浙江省教育廳經深入研究,決定對各設區市教育局進行教育科學和諧發展業績考核。2007年年初,浙江省教育廳正式啟動對全省11個設區市教育局進行以“教育科學和諧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業績考核,第一年考核效果明顯,充分調動了各設區市科學發展教育的積極性。
從2008年起,浙江省進一步將考核范圍擴展到全省各縣(市、區)教育局。由設區市教育局對所屬縣(市、區)教育局進行考核,并根據考核情況推薦本轄區內的兩個縣(市、區)教育局參加由省教育廳組織的復核。擴大考核范圍并實行兩級考核,有利于將各項工作落實到基層。
據介紹,考核內容集中在3個方面,包括年度重點工作完成情況、教育均衡協調發展情況、校園和諧穩定情況,其中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又細分為素質教育、教育均衡、教育協調3類23項指標。考核采取計分制,總分為350分,各地根據累積分數排位,確定年度優秀單位。在考核指標內容的設計上,浙江省突出年度重點工作,突出各地工作的努力程度與事業進步情況,并根據每年具體情況對考核指標作出適當調整。
考核中,浙江始終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平時與年終相統一,定量考核做到有數據、有臺賬,定性考核做到有說法、有理由,每一項嚴格按標準打分,層層把關,扣分項目處處有依據。
“食宿改造工程”項目的開工率是浙江省教育廳2007年確定的一項重點工作,采用達標加分制,即達到規定要求得滿分,達不到要求不給分。在自評中,除溫州外,全省其他10個市自評分均為15分。但經核查,除衢州、湖州每次督查開工率均為100%,可得15分外,其他各市均不同程度有未開工項目,因此只能得零分。中職省級實訓基地建設是2009年一項年度重點工作,全省11個設區市對實訓基地投入完成率均自評滿分,即投入達到100%,但有2個市的投入完成率在85%以下,這項工作不合格,同樣得零分。實踐證明,“教育科學和諧發展業績”考核,對于保證教育重點任務完成,解決教育改革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引領教育事業科學和諧發展發揮了很好作用。
2009年,浙江省11個設區市九年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完成率100%達到優秀,城鄉小學、初中生均圖書資料均衡度100%達到優秀,城鄉生均事業費投入100%達到優秀;城鄉各類學校正式教師全部按省定標準配足達到95%以上,當年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學生年鞏固率全部達到99%以上,當年完成高中段教育學生年鞏固率全部達到98%以上,普通中小學全部按新課改要求開齊開足課程。
劉希平說,通過開展“教育科學和諧發展業績”考核活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緊緊圍繞考核宗旨和考核指標,努力工作,你爭我趕,全省追求教育科學和諧發展的氛圍日趨濃厚,不少地方更是高質量、高水平超額完成任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