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海南日報(本報記者岳嵬通訊員吳春萍)今年是我省矛盾糾紛“調解年”。由于以“疏導”為理念,更多尊重當事人的處分權和意思自治,司法調解對維系相關社會關系的融洽、增強社會寬容和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矛盾尖銳的民事案件,往往因為一方當事人不服判決不斷申訴上訪而出現“判后綜合癥”。為息訴止爭,構建和諧社會,近年來,我省法院加大民事調解的力度,許多做法已走在全國前列,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今年以來,我省法院加大案件調解力度,一審共審結11338件民事案件,調解率高居47.77,特別是一批復雜疑難的案件,成功地以調解方式順利結案。建立全方位、立體式調解制度,成為我省司法調解的一大亮點。在這一制度下,全省法院將調解貫穿于訴訟的庭前、庭中、庭后三個階段,并開展庭內調解和庭外調解。同時打破只有辦案人員主持調解的局限,發揮庭長、院長的權威作用,以及當地村委會、居委會、律師、人民調解員的作用,引入更多社會力量為糾紛當事人主持公道,紛爭止訴。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調解格局,大力倡導非訴訟手段解決糾紛;開展委托調解,對其調解效力予以司法確認;積極探索建立律師主持訴前及庭外和解制度,鼓勵當事人通過聘請律師自主磋商、和解。為鼓勵辦案法官以調解止紛爭,省高級人民法院今年建立了法官調解激勵機制,在考核法官工作量時,調解結案一件可等同于判決結案兩件,并給予一定的物質鼓勵。通過全省“調解能手”評比,為調解能手立三等功,并在晉級任職方面給予優先考慮。經典案例:法官疏導11被拆遷戶成功獲賠一些被拆遷戶未及時得到政府安置,引發群體性訴訟。今年8月,在洋浦法院主持調解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每戶被拆遷居民如約拿到當地政府支付的1.25萬元的逾期安置補償款,11戶共獲補償13.75萬元。2003年9月,因金海紙漿廠項目的建設,需拆除洋浦開發區高山上村薛大宏等11戶居民的房屋。簽約后,11戶居民如約拆除了房屋,管理局也按合同向他們支付了各項費用,但是安置工程建設開始后,由于安置地發生土地權屬糾紛,施工多次受阻。2005年4月底,安置工程竣工卻未能如期交付給11戶被拆遷居民。2005年10月,就延期安置補償問題,11戶居民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訴至法院。由于雙方對合同的理解存在較大差異,而此案卻事關開發區的建設進程,法院受理后決定以調解促協商,力爭化解矛盾,案結事了。該院先后30余次做雙方疏導工作,充分發揮村委會干部、人民調解員的作用,經多回合“談判”,雙方終于就補償數額問題達成一致。今年4月,在洋浦法院的主持下,雙方達成協議,洋浦管理局同意向11戶居民每戶補償1.25萬元。多元調解4年租地糾紛圓滿化解近年來,土地承包中因土地租金調整而引發的糾紛頻頻鬧上公堂。今年初,三亞市就發生了這樣一起訴訟。三亞市田獨鎮某村,10年前將一塊300多畝的坡地,承包給了當地黎族農民阿偉種植熱帶作物,約定承包50年,頭4年免交租金;2001年至2022年,每畝每年交10元;2022年到2047年,每畝每年交20元。2002年土地承包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村民小組覺得原來的租金不合算。經村委會、鎮干部多次“談判”,阿偉同意上調租金,事后卻后悔了,并以當時鎮村兩級組織對其施壓強行調高土地租金為由,拒絕按上調的標準交納租金。從此雙方沖突不斷,阿偉再也無法正常進行土地經營。今年初,村民小組將阿偉告到三亞市城郊法院。判決如按合同約定處理,不僅阿偉苦心經營多年的農場就此作廢,村民小組的300多畝土地也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益。主審法官邊審邊調,依靠村民對人民陪審員、人民調解員、村鎮干部等多方力量的信任和依賴,全方位多角度疏導勸服,多次為雙方提供對話機會,在雙方意見已經較為接近但仍未完全一致時,當機立斷敲定調解方案,打破僵局。今年5月,村民小組拿到了追繳多年的承包金,阿偉經營的農場又恢復了生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