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海南日報(本報記者岳嵬通訊員吳春萍)海南有2531個行政村,農村人口占75。近年來,因為“三農”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居高不下,已成為影響新農村建設的不穩定因素。為提高廣大農民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消除農村中存在的各種不穩定因素,海南省委、省政府從2006年9月起,啟動歷時一年的“法律進鄉村”民心工程。為了成功演繹這場普法大戲,省司法廳調動社會各方力量,與省公安廳、省紀委等10多個職能部門聯手,并發動海南大學等大專院校與18個市縣結對,開展巡回法律咨詢和講座。全省法院在鄉鎮、農場設立案點842個;6.7萬名村民收到了便民服務卡;2566件影響大的典型案件,在案發地所在鄉村集市、農場、田間地頭開庭,庭審旁聽群眾達10多萬人次;2100多名人民陪審員、司法監督員及基層人民調解員受到了法律培訓。數字是枯燥的,但在這枯燥的數字背后,凝聚著普法工作者的熱情、心血和智慧。全省法院以別具心裁的形式,展開了鮮活生動的法律“十進鄉村”活動——以案講法進鄉村、巡回法庭進鄉村、法律咨詢服務進鄉村、法制文藝進鄉村、司法便民進鄉村、調解工作進鄉村、青少年法律教育進鄉村、司法救助進鄉村、法律宣傳資料進鄉村、法制宣傳陣地進鄉村。農民朋友不用出村就交了訴狀,法庭開在了田間地頭,想不通的事有法官進村細心地解釋……這一年,在不知不覺中,鄉村大量糾紛已化解于萌芽之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