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出版要以規劃為坐標
本報北京7月2日電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全國古籍整理規劃領導小組組長柳斌杰今天在此間舉行的“2009年度古籍整理出版補貼項目評審”會議上表明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今后的方針,他說:“古籍整理出版是國家的大事,要納入嚴格的規劃管理。花國家的錢要對國家負責,花人民的血汗要對人民負責。國家財政要加強監督,確保最需要整理而又具有較高整理價值的古籍項目進入規劃。”
柳斌杰說,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一脈相承從未中斷,得益于我們祖先創造的出版業,為我們留下了千秋萬代取之不盡的古籍典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而綿延不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和文化認同。正因為此,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據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整理出版古籍圖書2萬余種,其中近90是改革開放30年來整理出版的。目前出版古籍的補貼經費已從1983年的170萬上升到2008年的2000萬元,在國家支持的大型重點出版工作中,古籍圖書獲得的資助額也最多。
已經完成的全國古籍總量調查表明,全國現有古籍約20萬種。在強調“整理和出版古籍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進程中,是一項重要而長期的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的根基”后,柳斌杰高度肯定制定一個具有學術性、科學性、計劃性、指導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的規劃,對于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要性。他說,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就是對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做出全面系統的分析和評價,按照輕重緩急,結合實際力量,分階段、分層次做出整理出版規劃。
在談到要切實做好古籍整理補貼項目評審工作時,柳斌杰說,國家每年拿出2000萬元,這對古籍出版事業是巨大的支持。我們資助的重點應是那些具有較高版本價值和重要文化傳承價值,在整理的方法上有所創新、整理成果有所突破的古籍整理出版項目。重點保證已列入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的項目。
記者 莊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