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無錫5月7日電(朱曉穎)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歷史性困惑,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被放大。記者今日走訪中國鄉鎮企業發源地——江蘇無錫,發現各金融機構一邊構筑抵御信貸風險的“高墻”,一邊不約而同放寬信貸政策、創新打包各類金融產品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瓶頸。
構成江蘇企業主體的是民營企業。在政府主導的“蘇南模式”中,這些民營企業從原集體企業、鄉鎮企業轉制,承擔了大量債務,資產負債率偏高。同時,房產和土地由租賃或劃撥而來,難以辦理抵押登記,不能作為抵押資產向銀行申請貸款。由于這些企業多是家族式管理,面廣量大、單筆融資額度小、穩定性差,商業銀行給小企業貸款的成本是大企業的五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故此由來已久。
中國人民銀行無錫市中心支行副行長張先憂說,無錫去年四千四百億美元GDP總量民營企業貢獻了百分之六十點八,九成的民營企業都是中小企業,這其中五成的中小企業又從事外貿行業,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大。
面對中小企業資金困境,今年二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無錫市中心支行組織十九家金融機構與一千五百八十八家中小企業簽訂九百八十億元的授信協議,向一百七十六家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授信二百〇三點三二億元,支持企業數、授信金額雙雙創無錫歷史新高。
銀行和擔保機構間也開辟通道:無錫十八家銀行已與四十二家擔保機構簽訂二百〇一億元的合作協議,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簽約機構數及金額刷新無錫歷史記錄。
大規模的新增信貸放出后,廣大中小企業的“反彈”力仍有待觀察。江蘇宜興農村合作銀行公司業務部總經理朱樺說,該行占有無錫六成中小企業客戶群,目前新增貸款規模同比擴張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八,但總體收入水平與去年同期持平。(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