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國法院網(作者:陳思)12月26日,第十九次全國法院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對于人民法院五年來的主要工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作了五個方面的概括。肖揚說,第十八次全國法院工作會議召開以來的五年,是人民法院工作取得歷史性進步的五年;是審判工作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重要貢獻的五年;是從理論創新到制度創新,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隊伍建設全面加強,人民群眾滿意率不斷提高的五年。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艱巨繁重的工作任務,順應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與變化,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在黨的領導、人大監督和政府支持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指導方針和“公正與效率”的工作主題,認真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各項工作取得長足進展,較好地完成了保障改革、推動發展、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工作任務。談到人民法院五年來的主要工作,肖揚作了五個方面的概括,首先,審判和執行工作全面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全國法院五年共審結和執行各類案件3898萬件,一審裁判后當事人服判息訴的占89.77%。司法理論和司法政策進一步豐富,指導思想更加明確;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確保社會安定有序‘充分行使民事審判職能,保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依法辦理各類國家賠償案件,促進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不斷加強和改進執行工作,最大限度地實現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司法解釋工作,統一司法標準,最高人民法院專門制定了《關于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重要司法解釋出臺前,要通過互聯網等媒體予以公布,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意見。五年來,共制定司法解釋85件,發布司法指導性文件180件。其次,司法改革穩步推進,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維護公平正義的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和完善死刑核準制度。最高法院自2007年1月1日起統一行使死刑案件核準權,結束了部分死刑案件核準權下放26年的歷史,貫徹落實了黨和國家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的刑事政策。改革和完善再審制度,改革再審審級制度,明確申請再審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明確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3個月內進行審查,及時裁定再審或裁定駁回申請。減輕了再審當事人的訴訟負擔,以更加公開、透明的程序最大限度地保障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建立執行聯動威懾機制、執行異議制度,充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改革和完善審判組織與審判機構,改革和完善司法管理制度,完善立案、審判、執行“三個分立”制度,在法院內部逐步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工作格局。完善審判工作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新聞宣傳工作制度,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多種途徑,增進了社會各界對人民法院工作的理解,確保審判權和執行權依法在陽光下運行。第三,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顯著提升。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先后開展了“回顧過去、開拓未來”教育、“公正與效率”司法大檢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等活動,努力提高法官思想政治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認真落實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努力構建具有法院特點的自律、防范、懲治、保障等工作機制,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法院廉政制度體系。第四,確立司法為民指導思想,司法便民措施不斷完善。五年來,最高人民法院根據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把“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確立為法院工作的指導方針,明確了“司法為民”的根本宗旨和要求,制定10項制度,實施23項具體措施,努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訴訟利益問題。實行網上立案、巡回審判、預約開庭等形式方便當事人訴訟,切實解決告狀難問題。,方便群眾訴訟。加強調判結合,努力實現案結事了。建立簡易速裁機制,減輕當事人訴累。第五,基層基礎建設不斷加強,物質技術裝備明顯改善,經費保障水平明顯提高。五年來,全國有2380個人民法院完成了審判法庭和審判功能用房建設任務,占全國法院總數的68.5%。全國270個中級法院、1420個基層法院完成了局域網建設;1860個法院開通了互聯網站,各級法院更加注重對證據展示、庭審記錄、法庭音視頻設備以及現代化辦公設施的配備,有效地提高了審判質量和工作效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