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人民網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必須考慮中國國情。要讓每一個案件的當事人,不僅在訴訟過程中親身感受到社會主義法制的力量,同時也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在“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這個根本問題上的本質特征,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溫暖 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是一個大課題。就現階段的人民司法來說,要繼續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不斷進取的可貴勇氣,從更高層次、更高境界和更高要求,全面審視我們的司法理念、司法水平、司法作風,擯棄舊的思想觀念中被實踐證明落后的內容。 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必須考慮中國國情,我們需要借鑒汲取其他國家司法制度的優秀成果,但決不能以國外的理論框架、范疇來研究中國問題。 在這方面一些地方是有過教訓的。比如,強調中立地審理案件的同時,又往往忽視對困難群眾、弱勢群體特殊的制度保護使法庭變成訴訟技巧的競技場;矯枉過正單純追求“一步到庭”,忽視了司法的糾紛解決功能;一味強調“坐堂問案”、片面追求當事人舉證責任,使一些本應通過法官釋明權予以彌補的案件也簡單地“駁回”,從而引起上訴、申訴案件增多;在提高當庭宣判率的同時,卻又以犧牲案件的實際效果為代價等等。 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也是人民司法工作的基本職責。古人所謂“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其實就是說的司法,而且主要是說的基層的司法。對人民法院來說,民生就是一樁樁、一件件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 人民群眾有難處才找到我們,尋求司法解決常常是窮盡其他救濟手段之后的選擇,甚至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往往對我們寄予了很高的期待。能夠圓滿解決的,要盡快拿出一個解決辦法;法律范圍內難以辦到的,也要做好解釋說明。這不僅是一個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的問題,更是一個政治立場、群眾感情的問題。要讓每一個案件的當事人,不僅在訴訟過程中親身感受到社會主義法制的力量,同時也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在“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這個根本問題上的本質特征,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溫暖。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7月5日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上說本報記者 吳兢 劉曉鵬 報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