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中國法院網(作者:亓蕾)6月29日,北京市東城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原告中華書局訴被告東方音像電子出版社、北京錦繡紅旗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著作權糾紛一案。該案涉及“新中國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修訂。原告訴稱,其在1958年到1978年之間,調集全國百余位文史專家,在原告主持下投入巨大成本對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種紀傳體正史(即二十四史)以及《清史稿》進行了全面的整理,并陸續出版。原告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出版發行,被譽為“新中國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擁有著作權的法人作品。2007年,經讀者舉報,發現由北京錦繡紅旗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制作,東方音像電子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藏書集錦》收錄了原告享有著作權的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二被告未經許可,擅自復制發行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權、復制權、發行權。作為光盤發行方的被告東方音像電子出版社認為,原告中華書局對點校本的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并不享有著作權,因為開國修史系國家行為,由國家投資負責,應由國家享有著作權。原告在體制改革為企業法人后,并未得到國家授權經營該部分無形資產,故并非著作權人。另東方音像電子出版社在出版《新世紀集錦》時已經盡到了合理的注意義務。作為光盤制作方的被告北京錦繡紅旗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亦不承認原告為著作權人。其公司從案外人湖南青蘋果公司購買到原始的電子數據來源,并進行了重新的排版和分段,故其出版物中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有合法的來源,且與原告出版發行的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在字數和字體上有較大的差異。同時認為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是進入公有領域的作品,無需得到許可即可使用。庭審中,原告提供了四箱簡體版的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以及25本繁體版的書籍作為證據。雙方由于調解方案差距較大為達成協議,同時本案仍需要對原、被告之間二十四史和“清史稿”進行比照工作。目前,該案在進一步的審理當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