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風格依舊 京戲功深
2007/6/15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朱镕基自從2003年人代會上卸去總理職務之后,就很少公開露面。
據新華網報道,2004年12月7日,他出席了一個儀式,并對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了描述。
這次儀式的主角是朱镕基,德國中小企業(yè)聯(lián)盟在北京凱賓斯基飯店授予他“歐洲中小企業(yè)獎”。
朱镕基說,“去年(2003年)3月份我從總理的崗位上退下來,從此以后,我?guī)缀鯖]有在公眾場合和電視媒體上露面。只有一次,那就是鄧小平先生的100周年誕辰的紀念活動。這次是第二次。”
歐洲中小企業(yè)獎每5年頒發(fā)一次,由歐洲中小企業(yè)聯(lián)盟EUMN和德國中小企業(yè)聯(lián)盟評審委員會確定受獎人。在朱镕基之前,只有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獲此榮譽。
朱镕基描述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我在崗位上的時候,我不敢說是全國最忙的人,至少也是最忙人中間的一個。”“但是我的退休生活也很豐富。我最喜愛的是中國的京劇,我現(xiàn)在不單是唱戲,而且還拉京胡,經過勤學苦練、名師指教,我現(xiàn)在拉胡琴的水平比過去提高了很多倍。”
2003年11月,朱镕基去了一趟湖南。在湖南京劇團琴師張再峰眼里,“票友”朱镕基像同臺搭檔一樣親切。路經長沙時,朱镕基在下榻的湘麓賓館專門邀請張再峰登門,切磋技藝。
“他喜歡唱老生,唱得有板有眼,專業(yè)得讓我吃驚。”張再峰回憶,當天下午,從3時到6時,從《甘露寺》、《搜孤救孤》到《烏盆記》,二人輪番配對,你拉我唱,甚是合拍。第二天,湖南京劇團的藝術家們干脆都來了,要和總理切磋,“又熱鬧了一個下午”。第三天,因為計劃臨時變更,定好的排練被迫取消,朱镕基還頗為遺憾地說,“下次還要來唱。”
林則徐紀念館的特殊客人
今年4月15日上午,福州市澳門路16號門前,一列3輛中巴、4輛轎車組成的車隊緩緩停下。一側喝茶的街坊周學坤(化名)老人,習慣性地看了手表,10點25分。
黃有倫(化名)是紀念館的檢票員,還未掃清院子里的積水,就見一位身著土黃色夾克的老人緩步進來。
福建省安全廳一位隨行人員介紹,朱镕基此行福建除座談、走訪外,行程末尾走訪了林則徐紀念館、馬尾船廠以及鼓山公園等。
偏居于澳門路上的林則徐紀念館,又名林文忠公祠,建于1982年,在福州眾多的名勝古跡中,并不為自費游客所熱衷,但建館以來,備受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注。
在林則徐銅像前,朱镕基駐足不語,左右的兩側墻上分別是馬克思、毛澤東以及****的語錄、題詞,胡喬木書寫的對聯(lián)則被鐫刻在廳內兩根朱紅的廊柱上。
當日天氣陰冷,舟車勞頓的前總理并沒有游完所有景點,他身穿暗紅上衣的夫人勞安緊隨左右,偶爾會輕輕扶上老伴一把。
在紀念館的留言簿上,朱镕基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林則徐被流放新疆時,曾寫下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話被多位國家領導人引用,朱镕基亦是其中一位。
參觀中,朱镕基寡言少語,只在御碑亭前,當講解員提到鄭孝胥書寫的碑文時,他才似有所思地提了句“偽滿大漢*”。
參訪之前,很多人不知道他要到來。參訪時,陪同他參觀的人群中頻頻有人試圖與他合影,這位昔日以冷峻鐵面著稱的前總理,今次屢屢頷首應允。
高潮出現(xiàn)在參觀結束時,朱镕基走出紀念館大門,久候門外的人群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有人高呼“向總理揮揮手”,霎時人群齊刷刷地揮起手來。朱镕基難拒盛情,繞著座車一圈,揮手致意。
家住營房里右二排巷10號的林老太太擠到車旁,半個身子已進車的朱镕基見狀,微笑轉身,握住了這位70多歲阿婆的雙手。
《镕基贊》被悄然取下
自2003年卸任總理至今,福州之行是朱镕基極少幾次的公開露面之一。其間,他深居簡出。
《中華詩詞》雜志副主編歐陽鶴是朱镕基在清華時的同班同學。歐陽鶴告訴本報記者,“他退下來后,精神好了許多,看看書,唱唱京戲,偶爾出外走走,但講原則的勁兒一點沒消。”
2004年11月28日,歐陽鶴和老同學宣祥鎏去北京西山的國務院療養(yǎng)院看望老同學,并代表中華詩詞協(xié)會邀請其擔任名譽主席。朱镕基修書一封婉拒:
歐陽鶴兄及中華詩詞學會領導同志:
多承厚愛,實不敢當,只好辭謝。
我雖不通格律,唯自幼喜愛詩詞,我將永遠是致力于中華詩詞事業(yè)的各位同志的忠實支持者。謝謝。
朱镕基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
另一件是“先斬后奏”的事,歐陽鶴寫了一首長詩《镕基贊》,印成了書法卷冊,正好湖南常德當?shù)馗懔藗“詩墻”,未經朱镕基允許,老同學擅作主張將長詩鐫刻上墻。“他一聽就不高興,說這樣影響不好。”沒過多久,常德“詩墻”上的《镕基贊》被悄然取下。
朱镕基曾在任上公開表白,退休后,一不作傳記,二不題詞。他曾說過,看書是最好的消遣,但不看別人寫他的傳記,因為那都是東拼西抄拿去賣錢的。
他的堂兄朱天池寫有《朱镕基傳》,2004年專程到上海想請?zhí)玫苓^目,結果連面都沒見上,時至今日,朱天池老人也未能如愿,他對本報記者說,“暫時不想出版了”。
雖然不寫傳記,但對于任職期間一些重大決策的反思和回顧卻沒有停止。2005年8月26日,在北京東方紅大酒店的一次清華老同學的聚會上,朱镕基流露出準備系統(tǒng)整理成書的想法。
至于題詞,歐陽鶴每每受人之托,延請朱镕基動筆,每每落空,“即便是一些比較重要的題詞,比如湖南方面為紀念黃興出了本《黃興傳》請他題寫書名,也沒成功。”
迄今為止極少的破例,除了任上在國家會計學院的題詞“不做假帳”外,便是退休后實在推不掉親戚的請求才動筆。他的堂兄朱經冶90歲大壽時,接到了堂弟的兩副賀聯(lián),一聯(lián)為“誠信傳家經風雨,廉潔從公冶新人”,另一聯(lián)為“兒孫滿堂萬事足,夫妻偕老百年歡”。
更重同窗之誼
為了趕上今年5月2日的清華電機系畢業(yè)55周年的同學聚會,朱镕基特意提早結束了福建之行,轉道上海,再至北京。相較5年前的聚會,退休后的前總理顯然更加重視同窗敘舊,不僅攜夫人出席,連女兒朱燕來、兒子朱云來都來了。歐陽鶴告訴本報記者,“幾十個同學里,攜全家到場的只是個別,可見他很重視。”
這里,沒有誰稱呼其總理,總是直呼“镕基”,大家亦自覺地不談國事,話題幾乎全為陳年記憶。席間的余興表演中,老同學們競相登臺朗誦詩歌、清唱京劇,歐陽鶴之前也試圖勸朱镕基來一個節(jié)目,但前總理寧愿做一位稱職的觀眾,“不停地鼓掌”。
閑談間,歐陽鶴記得,朱镕基提及了去年香港一媒體關于其女兒結婚的不實報道,當時的這篇新聞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前總理女兒在河北香河“天下第一城”大宴親朋的場面,事后證明子虛烏有,并公開致歉。“燕來都50歲的人了,這謠言簡直不堪一擊。”歐陽鶴說。
從上午10時到下午2時,聚會持續(xù)了4個小時,但大家仍覺時間匆匆,遂相約5年后的60周年再聚。依照清華大學的傳統(tǒng),凡畢業(yè)60周年的聚會才可進入學校的工字廳,如果屆時成行,前總理朱镕基或將再臨母校清華。此前的2001年6月,在辭去經管學院院長職務時,他曾感慨將永遠告別清華,至今真的再無涉足。
據新華網報道,2004年12月7日,他出席了一個儀式,并對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了描述。
這次儀式的主角是朱镕基,德國中小企業(yè)聯(lián)盟在北京凱賓斯基飯店授予他“歐洲中小企業(yè)獎”。
朱镕基說,“去年(2003年)3月份我從總理的崗位上退下來,從此以后,我?guī)缀鯖]有在公眾場合和電視媒體上露面。只有一次,那就是鄧小平先生的100周年誕辰的紀念活動。這次是第二次。”
歐洲中小企業(yè)獎每5年頒發(fā)一次,由歐洲中小企業(yè)聯(lián)盟EUMN和德國中小企業(yè)聯(lián)盟評審委員會確定受獎人。在朱镕基之前,只有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獲此榮譽。
朱镕基描述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我在崗位上的時候,我不敢說是全國最忙的人,至少也是最忙人中間的一個。”“但是我的退休生活也很豐富。我最喜愛的是中國的京劇,我現(xiàn)在不單是唱戲,而且還拉京胡,經過勤學苦練、名師指教,我現(xiàn)在拉胡琴的水平比過去提高了很多倍。”
2003年11月,朱镕基去了一趟湖南。在湖南京劇團琴師張再峰眼里,“票友”朱镕基像同臺搭檔一樣親切。路經長沙時,朱镕基在下榻的湘麓賓館專門邀請張再峰登門,切磋技藝。
“他喜歡唱老生,唱得有板有眼,專業(yè)得讓我吃驚。”張再峰回憶,當天下午,從3時到6時,從《甘露寺》、《搜孤救孤》到《烏盆記》,二人輪番配對,你拉我唱,甚是合拍。第二天,湖南京劇團的藝術家們干脆都來了,要和總理切磋,“又熱鬧了一個下午”。第三天,因為計劃臨時變更,定好的排練被迫取消,朱镕基還頗為遺憾地說,“下次還要來唱。”
林則徐紀念館的特殊客人
今年4月15日上午,福州市澳門路16號門前,一列3輛中巴、4輛轎車組成的車隊緩緩停下。一側喝茶的街坊周學坤(化名)老人,習慣性地看了手表,10點25分。
黃有倫(化名)是紀念館的檢票員,還未掃清院子里的積水,就見一位身著土黃色夾克的老人緩步進來。
福建省安全廳一位隨行人員介紹,朱镕基此行福建除座談、走訪外,行程末尾走訪了林則徐紀念館、馬尾船廠以及鼓山公園等。
偏居于澳門路上的林則徐紀念館,又名林文忠公祠,建于1982年,在福州眾多的名勝古跡中,并不為自費游客所熱衷,但建館以來,備受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注。
在林則徐銅像前,朱镕基駐足不語,左右的兩側墻上分別是馬克思、毛澤東以及****的語錄、題詞,胡喬木書寫的對聯(lián)則被鐫刻在廳內兩根朱紅的廊柱上。
當日天氣陰冷,舟車勞頓的前總理并沒有游完所有景點,他身穿暗紅上衣的夫人勞安緊隨左右,偶爾會輕輕扶上老伴一把。
在紀念館的留言簿上,朱镕基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林則徐被流放新疆時,曾寫下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話被多位國家領導人引用,朱镕基亦是其中一位。
參觀中,朱镕基寡言少語,只在御碑亭前,當講解員提到鄭孝胥書寫的碑文時,他才似有所思地提了句“偽滿大漢*”。
參訪之前,很多人不知道他要到來。參訪時,陪同他參觀的人群中頻頻有人試圖與他合影,這位昔日以冷峻鐵面著稱的前總理,今次屢屢頷首應允。
高潮出現(xiàn)在參觀結束時,朱镕基走出紀念館大門,久候門外的人群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有人高呼“向總理揮揮手”,霎時人群齊刷刷地揮起手來。朱镕基難拒盛情,繞著座車一圈,揮手致意。
家住營房里右二排巷10號的林老太太擠到車旁,半個身子已進車的朱镕基見狀,微笑轉身,握住了這位70多歲阿婆的雙手。
《镕基贊》被悄然取下
自2003年卸任總理至今,福州之行是朱镕基極少幾次的公開露面之一。其間,他深居簡出。
《中華詩詞》雜志副主編歐陽鶴是朱镕基在清華時的同班同學。歐陽鶴告訴本報記者,“他退下來后,精神好了許多,看看書,唱唱京戲,偶爾出外走走,但講原則的勁兒一點沒消。”
2004年11月28日,歐陽鶴和老同學宣祥鎏去北京西山的國務院療養(yǎng)院看望老同學,并代表中華詩詞協(xié)會邀請其擔任名譽主席。朱镕基修書一封婉拒:
歐陽鶴兄及中華詩詞學會領導同志:
多承厚愛,實不敢當,只好辭謝。
我雖不通格律,唯自幼喜愛詩詞,我將永遠是致力于中華詩詞事業(yè)的各位同志的忠實支持者。謝謝。
朱镕基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
另一件是“先斬后奏”的事,歐陽鶴寫了一首長詩《镕基贊》,印成了書法卷冊,正好湖南常德當?shù)馗懔藗“詩墻”,未經朱镕基允許,老同學擅作主張將長詩鐫刻上墻。“他一聽就不高興,說這樣影響不好。”沒過多久,常德“詩墻”上的《镕基贊》被悄然取下。
朱镕基曾在任上公開表白,退休后,一不作傳記,二不題詞。他曾說過,看書是最好的消遣,但不看別人寫他的傳記,因為那都是東拼西抄拿去賣錢的。
他的堂兄朱天池寫有《朱镕基傳》,2004年專程到上海想請?zhí)玫苓^目,結果連面都沒見上,時至今日,朱天池老人也未能如愿,他對本報記者說,“暫時不想出版了”。
雖然不寫傳記,但對于任職期間一些重大決策的反思和回顧卻沒有停止。2005年8月26日,在北京東方紅大酒店的一次清華老同學的聚會上,朱镕基流露出準備系統(tǒng)整理成書的想法。
至于題詞,歐陽鶴每每受人之托,延請朱镕基動筆,每每落空,“即便是一些比較重要的題詞,比如湖南方面為紀念黃興出了本《黃興傳》請他題寫書名,也沒成功。”
迄今為止極少的破例,除了任上在國家會計學院的題詞“不做假帳”外,便是退休后實在推不掉親戚的請求才動筆。他的堂兄朱經冶90歲大壽時,接到了堂弟的兩副賀聯(lián),一聯(lián)為“誠信傳家經風雨,廉潔從公冶新人”,另一聯(lián)為“兒孫滿堂萬事足,夫妻偕老百年歡”。
更重同窗之誼
為了趕上今年5月2日的清華電機系畢業(yè)55周年的同學聚會,朱镕基特意提早結束了福建之行,轉道上海,再至北京。相較5年前的聚會,退休后的前總理顯然更加重視同窗敘舊,不僅攜夫人出席,連女兒朱燕來、兒子朱云來都來了。歐陽鶴告訴本報記者,“幾十個同學里,攜全家到場的只是個別,可見他很重視。”
這里,沒有誰稱呼其總理,總是直呼“镕基”,大家亦自覺地不談國事,話題幾乎全為陳年記憶。席間的余興表演中,老同學們競相登臺朗誦詩歌、清唱京劇,歐陽鶴之前也試圖勸朱镕基來一個節(jié)目,但前總理寧愿做一位稱職的觀眾,“不停地鼓掌”。
閑談間,歐陽鶴記得,朱镕基提及了去年香港一媒體關于其女兒結婚的不實報道,當時的這篇新聞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前總理女兒在河北香河“天下第一城”大宴親朋的場面,事后證明子虛烏有,并公開致歉。“燕來都50歲的人了,這謠言簡直不堪一擊。”歐陽鶴說。
從上午10時到下午2時,聚會持續(xù)了4個小時,但大家仍覺時間匆匆,遂相約5年后的60周年再聚。依照清華大學的傳統(tǒng),凡畢業(yè)60周年的聚會才可進入學校的工字廳,如果屆時成行,前總理朱镕基或將再臨母校清華。此前的2001年6月,在辭去經管學院院長職務時,他曾感慨將永遠告別清華,至今真的再無涉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