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昌簡介
】
何東昌(1923.4-)1950年3月至1951年2月任清華大學黨總支書記,1951年2月至1953年9月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何東昌,浙江諸暨人。教育家。1944年在西南聯合大學參加發起組織黨的外圍組織——“民主青年同盟”。1946年西南聯大航空工程系畢業。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西南聯大民主青年同盟第一支部執行委員、清華大學黨支部委員。1949年任清華大學黨總支副書記,1950年3月任清華大學黨總支書記并兼任燕京大學黨總支書記,
1951年2月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1953年任黨委第二書記,1956年5月至1966年6月任黨委副書記,還先后任工程物理系主任、副秘書長、教務處長。在此期間,是蔣南翔校長領導教學工作的得力助手,對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團結知識分子,推進學校的改造、發展和建設,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1953年協助蔣南翔創立政治輔導員制度,多年培養形成了一支又紅又專的政治工作隊伍,50年代學蘇時他主張"學習蘇聯一定要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不能生搬硬套"。他尊重和關心老教授,1955年與蔣南翔一起介紹劉仙洲入黨,在知識界引起很大反映。1956年組織選拔優秀學生,推行因材施教,加速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1956年協助蔣南翔創辦高新技術學科專業,他主持創辦工程物理系,設立我國最早的原子能專業,自力更生建造試驗原子反應堆,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急需的高新技術人才。1958年他協助蔣南翔總結和推廣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經驗。60年代參與制訂“高校60條”。還講授過馬列主義哲學課和力學課。
1972年1月至1973年11月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主管教改工作,貫徹周恩來總理關于批極“左”思潮和加強基礎理論的指示,調研和調整工農兵學員的教學計劃,增加業務理論課學時和半年文化補習,開辦固體物理等四個研究班,為“文革”中畢業的新教師組織業務培訓。1973年冬被遲群錯誤批判為“資產階級復辟勢力代表人物”。粉碎“四人幫”后1977年5月清華黨委予以平反。
1977年5月至1982年任清華黨委副書記,1978年6月至1982年4月任副校長。協助校長劉達撥亂反正,調整學校布局,整頓教學秩序,實行“一個根本(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兩個中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三個方面結合(教學、科研與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的辦學方針,為推進學校的改革、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后調離清華大學,任教育部部長、黨組副書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