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氣象事業奠基人 竺可楨
】竺可楨(1890—1974)是中國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是中國近代氣象事業主要奠基人。他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紹興東關鎮,1910年赴美,1918年以論文《關于臺風中心的幾個新事實》獲博士學位后回國。
竺可楨在開創中國氣象教育事業,籌劃組建早期的中國氣象觀測網,特別是創設高山、邊遠地區的氣象站,開展中國高空探測和天氣預報業務,組織編印中國氣候資料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20世紀20年代,他創建了氣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楨研究中國氣流的運行,特別是東南季風和中國雨量的關系。首先指出,夏季季風帶來的水汽,是中國大陸上雨澤的主要來源;又指出,季風強盛時,長江流域主旱,華北主澇,季風不強時則相反。他還研究物候和天氣的關系,組建中國物候觀測網,注意物候知識在農業中的應用。
竺可楨長期搜集整理古代有關物候的文獻,并依據歷代物候記載,研究中國五千年來的氣候變遷,其成果對氣候變化研究有著重要貢獻。
竺可楨共發表論著270余篇,屬于氣象方面的重要論著還有:《中國氣候區域論》、《中國氣流之運行》、《東南季風與中國之雨量》、《中國氣候概論》、《歷史時代世界氣候的波動》、《論我國氣候的幾個特點及其與糧食作物生產的關系》、《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物候學》等。竺可楨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下一篇文章: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黃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