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元素、化合物和材料等物質的組成、制備、性質、結構、應用和互相轉化規律的科學。化工是化學工業、化學工程和化學工藝的總稱,它研究化學工業生產過程的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規律,尋求先進、經濟合理的技術、方法、流程、單元操作和設備,生產出優質價廉的化學產品,并符合
環境保護和
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化學和化工是
自然科學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化學和化工不斷擴展著自己的領域,已滲透到更多的專業學科,與國外的學術、技術、貿易交流日益增多;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材料、生物技術、能源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于生活質量、健康、環保的需求的提高,許多新理論、新物質、新設備、新技術不斷出現。有鑒于此,人們需要在
化學化工及相關領域內出版一本收詞全而新,定名精而準確、權威的英漢對照大型雙語詞典的呼聲越來越高。為滿足廣大讀者的迫切期望,我社組織編寫了這本大型的
《英漢化學化工詞匯》(以下簡稱
《詞匯》)。
《詞匯》收詞約30萬條,涉及化學、化工學科及其相關領域的概念、術語及各種物質名詞。遵循“全、新、實用”的原則。在40個專業范圍內,對于化學化工核心學科的詞匯全部予以列入;對于化學化工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詞匯也盡量收入;對于廣義的化學化工領域以及化學化工應用領域中與化學化工相關的詞匯必須列入的也都包括在其中。化學與化工并重,化學化工與相關學科兼顧。化學化工的邊緣和交叉學科、高新技術領域以及化學化工不斷擴展的應用領域均成為本詞匯收詞的重點。
《詞匯》大量收取了單詞,同時收取部分專業性強、難以直譯的復合詞以及常用的縮略語、詞頭、詞尾、取代基名。為加強收詞的實用性,多收新詞,許多詞匯來自專業文獻,而且非單一出處。對于新生詞匯和通用性強的詞匯優先收取;對于出現多年但國內或國外仍然沿用的詞匯全部收入;對于已被淘汰、過時或很少使用的專業詞匯,為了閱讀出版時間較久文獻或高齡、國外作者發表的現在文獻需要,也給予酌情收取。根據化學化工特點,對于讀者可自行根據命名原則命名的長而復雜的系統名稱一般不收。
《詞匯》中譯名原則采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學技術專業名詞、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科技術語國家標準和專業協會的專業標準名詞的規定稱謂。一般將這些規范名詞以及通用性強的譯名放在前面,將俗名、商品名等放在后面。人名、地名等大多數譯出,少部分專業性很強的遵從專業習慣保留了原文;譯出者則采用規范譯法。一些重要的、常用的物質的學名名詞,中譯名還給出了通用名。
《詞匯》在編寫過程中組織了各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收詞、挑選和整理工作,并分專業進行了審查、定稿,特請宋心琦、孫伯慶、于濤、祁嘉義、陳國桓先生分別負責化學、化工、材料、生物醫藥、工程設備等幾大部分的定稿工作。匯稿工作約請十幾位專家學者,由宋心琦先生負責。
本書從啟動到出書歷經多年,新詞的補充工作從未間斷過。出版后也請讀者與我們共同努力,使其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