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科研工作的特點,緊密結合科研實際,較為系統地闡述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科研選題及信息收集的方式、
科研論文的撰寫方法與策略、發明創造方法與專利申請規程以及參加
學術會議及報告的知識和方法等;分別歸綱出八種典型的
科研方法和思維方式;舉實例闡述了快速進入科研領域、提高科研效率的方法與策略;探討了影響科研工作的相關因素以及科研工作者實現科技創新目標的必備素質。
本書的知識體系結構由三個主模塊和一個輔助模塊構成,全書系統連貫,選材簡明實用,每章內容獨立,讀者可根據學習和工作需要進行選讀。本書可作為理工科大學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尤其適合剛剛跳進科研大門的初學者;也可供老師、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干部參考使用;對人文科學工作者以及有志從事
科學研究的讀者,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張偉剛,男,1993年3月畢業于哈爾濱工業
大學物理系,獲理學碩士學位;2002年7月畢業于
南開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現任南開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教授,教務處副處長。天津市光學學會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光學學會會員,中國
物理學會會員。OECC/COIN 2004國際會議TPCM(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從事過光波導傳輸與測試、計算機信息系統及技術的研發工作,現在南開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子技術與現代光通信和光纖傳感,新型光子器件。先后參加過國家
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國家“863”計劃、博士點基金、省部級科研項目等10多項課題的研究。在光纖光柵傳感器件的設計、研制方面取得了諸多創新性研究成果,在Physical Review C、IEEE Photonics Letters、Electronics 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Communication Theory Physics、Chinese Physicical Letters 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目前承擔國家“863”計劃課題1項,南開大學科技創新基金1項,光電
信息技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1項;作為骨干參加國家“973”計劃項目及天津市重大攻關項目各1項。已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被SCI和EI收錄30余篇。申報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0多項,已獲國家專利3項。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以及“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稱號。開設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10余門,協助指導博士生5名,指導(含協助)碩士研究生1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