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珍品,這部短篇小說集在他創(chuàng)作之初便有人傳抄,成書之后流傳更加廣泛。十九世紀中葉傳播到國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個語種的譯本。 《聊齋志異》在敘述、描寫人和各種靈異之物的交往時,往往按照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節(jié)。同類相應、同氣相求是一種古老的觀念,指的是同類事物能夠彼此趨近,產(chǎn)生感應,實現(xiàn)生命層面的溝通。《聊齋志異》的許多故事,就是以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為契機而發(fā)生、延展的。 《聊齋志異》雖然用主要筆墨刻畫狐妖鬼魅,但作者的立足點卻是在現(xiàn)實世界。 《聊齋志異》的風格是流漫荒幻的,作者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 蒲松齡是一位飽學之士,知識淵博,因此,《聊齋志異》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卷一 考城隍 耳中人 尸變 噴水 瞳人語 畫壁 山魈 咬鬼 捉狐 蕎中怪 宅妖 王六郎 偷桃 種梨 勞山道士 長清僧 蛇人 斫蟒 真定女 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嬌娜 僧孽 妖術 野狗 三生 狐入瓶 蛇癖 鬼哭 焦螟 葉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靈官 王蘭 鷹虎神 王成 青鳳 畫皮 賈兒 卷二 金世成 董生 龁石 豬婆龍 某公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附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