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區“陽光公寓二號”新鮮事 8月19日,南岸區陽光公寓2號飯廳兼公共活動室,民工們有的擇菜,有的織毛線,有的在逗小孩玩,電視是56英寸的彩色背投。民工劉紅光告訴記者,這里的農民工正在悄悄改變自己,成為真正城市人。 劉紅光戴著一副600度的黑邊眼鏡,像個大學教授。劉紅光來自潼南縣,在主城扛棒棒。2005年,劉紅光參加了電腦培訓班,現已能熟練運用電腦,還在網上開了博客。劉紅光在重慶圖書館辦了借書證,現正在自學大學中文課程。 民工夏祖榮是南川區大觀鎮村民,在一家公司當保安。住進公寓不久,他參加了重慶工商大學成教院工商企業管理的學習,今年6月剛畢業,畢業論文是:論農民工是否可享受住房公積金保障制度。 30多歲的趙文明來自南岸區,高中畢業的他找工作四處碰壁后,參加了公寓夜校、電腦培訓班,常在公寓圖書室看書至半夜。幾個月后,趙文明進了南坪臺灣花園一企業做銷售,一月2000余元收入。 公寓管理人員老顧說,公寓里每個農民工都有一段類似的故事,他們在城市里脫胎換骨,成為重慶新市民。 在公寓里誕生的第一個小孩名叫唐城武,是民工唐小明和小羅的愛情結晶。去年臘月,小唐和小羅在公寓里辦喜事,去年6月5日,唐城武出生。因為是城里生的,所以取名唐城武。 唐城武的婆婆黃世菊告訴記者,唐城武兩個月前滿周歲,在公寓辦周歲酒,親戚和公寓鄰居都來慶賀。明年,唐城武將就近讀公寓附近的上浩幼兒園,收費和城里孩子沒區別。 民工夏祖榮的兒子夏宇航在海棠溪小學讀書,夏祖榮自豪地告訴記者,兒子成績很好,是學校的“三好學生”。 “我們公寓還出了個大學生。”民工們自豪地說,這名剛考上重慶電子科技學院的學生叫王林,家住合川區太和鎮沙金鄉。兩年前,王林隨在上新街打工的父母住進公寓,在39中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