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一些地方開始出現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現象,這對于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無疑是件好事。但這些回鄉的農民工在創業過程中卻非一帆風順。日前,湖北省有關部門深入黃岡、英山、羅田、咸豐縣甲馬池鎮、宣恩縣和平鎮等地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據有關部門介紹,湖北省農民工回鄉創業雖然初具規模,但相比大學生、回國留學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復退軍人等創業群體,農民工回鄉創業難度更大。 貸款難 據調查反映,雖然農民工返鄉時積累了一定資金,但流動資金、發展資金短缺,貸款困難,這已成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普遍面臨的最大障礙。英山縣農民工吳伯明回鄉創辦了世星汽車配件廠,自主研發的重型汽車“三鎖合一”技術獲得國家專利,市場前景很好,產品供不應求,由于缺乏資金,不能擴大生產規模,只好由浙江的一家企業代為生產,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壯大。 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的金融制度和服務滿足不了農民工回鄉創業的需要。小額擔保貸款未將回鄉創業農民工納入范圍,而且金融機構貸款約束變硬,縣級商業銀行貸款往往“抓大放小”或只收不貸。 招工難 急需專業人才和熟練工人招不到、留不住,是農民工回鄉創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多數回鄉創業代表反映管理、營銷、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人難招,并已成為企業提升發展的障礙。回鄉創業農民工出身農民,創業地大多在縣或鄉(鎮)、村,創辦的實體大多屬微利項目,生產結構以勞動密集型和手工操作為主,產品科技含量偏低,難以提高工資待遇、改善工作條件;加之,創業地的生活水準、環境和物質文化條件等缺乏競爭優勢和吸引力,導致外地人才和勞動力不愿來,本地人才和優質勞動力則流向發達地區。 發展難 當前,農民工回鄉創業還普遍存在經營理念、企業管理、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和制度建設等不適應的問題,企業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比較弱,后續發展面臨難題。 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回鄉創業農民工受教育程度和專業知識不足的限制,思維方式比較傳統,營銷觀念比較落后,市場開拓能力比較差。大部分企業實行家族式管理,難以適應市場變化;另一方面,多數地方農民工回鄉創業處于自發狀態,政府和有關部門更重視勞務輸出,而對農民工回鄉創業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引導扶持。 不少回鄉創業農民工反映,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政府往往樂于在創業前引進,在創業過程中卻缺少關注和支持,且往往是“抓大嫌小”。 負擔重 不少回鄉創業農民工反映,當前的創業環境不夠寬松,稅費負擔過重,政府部門辦事效率低下,審批程序繁瑣,落實政策打折扣,吃、拿、卡、要現象仍較嚴重,處理和有關管理部門的關系,讓他們感到很耗精力,很頭痛。英山縣的劉滌宇、吳伯明反映,有關部門收取個體私營企業協會會費、環保費不規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