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一條條沿海大道的寬敞潔凈,一幢幢高樓大廈的拔地而起,甚至青島一天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農民工朋友的勤勞與汗水。農民工在城市生活得怎樣?他們有著怎樣的煩惱與期望?記者從全市范圍內開展的一次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專項調查中獲悉,島城農民工最企盼能多學點技術,最關注的是子女教育問題。 7成無技術特長 費用成攔路虎 根據對192名農民工的調查顯示,農民工進城務工目的各異,排在第一位的是“家鄉收入低,外出打工掙錢補貼家用”,占30.73%;第二位是“學技術、增長見識,出來磨練自己”占25.0%;其他依次是“沒有耕地”、“務農太辛苦,羨慕城市生活”,分別占14.58%、10.94%。 在192名農民工中,只有70名農民工擁有專業技術證書。其中擁有初級證書的占25.52%,擁有中級證書的占9.38%,擁有高級證書的占1.56%。也就是說,近7成的農民工無專業特長。調查顯示,有技能的農民工人均月收入是1368.1元,而無技能農民工人均月收入是884.7元,相差483.4元。據對農民工“沒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原因”調查分析,認為“培訓費用太高,不劃算”的占31.08%;“想參加,沒有錢”的占10.81%;“不知道哪里有職業技能培訓”的占5.4%……費用原因沒有參加培訓的占41.89%,成了排在最前面的“攔路虎”。 子女上學有三難 一成孩子受歧視 “學費高負擔重”、“沒有城市戶口”、“經常轉學”,被農民工視為子女在城里就學所遇到的三大困難,分別占57.14%、35.71%、7.14%。 根據調查顯示,農民工子女進城入學受教育,主要通過自家的費時費力來完成。“自己考進就讀學校”的占26.47%;“自家與學校聯系”的占47.06%;“通過親戚朋友介紹”的占11.76%;“由教育部門推薦”的占8.82%;“其他途徑”的占5.88%。農民工子女在城里讀書,學費平均每學年支出2890.6元;許多農民工孩子上學還需繳納一定的借讀費、贊助費等。根據調查計算出,農民工每一子女月均上學費用支出311.97元,占其收入的24.86%。同時根據青島市住戶調查資料估算,農民工子女上學費用負擔率約是城市子女的2-3倍。另據調查顯示,有11.76%的農民工認為子女有精神壓力,受歧視。分析原因,一是處于此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期、不成熟期,城市孩子對農民工子女有偏見;二是自身和城市學生相比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穿用等生活、消費上,有自卑感。 加大培訓投入 嚴查教育亂收費 對于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辦法,調查部門表示問題十分迫切,建議一要“整合培訓資源,提高培訓效率”,有關部門應進一步明確分工,理順培訓體制,整合現有培訓資源;二要“進一步加大農民工就業培訓的財政支持力度”;三是要建立有效的“鼓勵用人單位、個人合理分擔培訓投入”的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此外,建議有關部門對農民工子女受教育進一步承擔義務,擔負更大責任,在師資和學校及設施等方面不斷加大財政資金投入。
|
|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