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和我肩并肩手拉手!這一天,我終身難忘!弊蛱煜挛纾趪殷w育場“鳥巢”施工的開封縣羅王鄉老九莊村民翟樹森談起7月17日上午溫家寶總理的親切接見時,聲音還有點發抖。翟樹森現年57歲,他帶領一支由河南籍農民工組成的近300人的施工隊,有幸參與了國家體育場“鳥巢”項目建設。4年來,他僅僅回過兩次家。他帶領工友們攻克了“鳥巢”建設中的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成了“鳥巢”工地上的“大明星”。 ●總理和我肩并肩手拉手 7月17日上午10時,溫家寶總理頭戴安全帽、身穿白色短袖來到了國家體育場“鳥巢”工地,親切接見了翟樹森等20多位農民工代表,并同每一位農民工代表親切握手。 當聽到隨行人員介紹翟樹森是“鳥巢”建設者中的“明星”時,溫總理握著翟樹森的手問:“你是老職工嗎?”“總理好,我今年57歲。”翟樹森激動地回答!皬氖陆ㄖ袠I有多少年?”總理微笑著又問!皩⒔40年!钡詷渖鸬馈?粗詷渖詈诘哪橗嫞偫黻P切地說:“你看你都曬黑了,要注意休息,多喝水,保重身體!弊詈,溫總理握著翟樹森的手對所有農民工代表說:“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接見完畢,溫家寶總理愉快地和20多位農民工代表合影留念。在眾人的推薦下,翟樹森站在了溫總理身旁,總理的右手拉起翟樹森的左手,翟樹森緊靠在總理身旁。“總理的聲音特別溫和,作為一名農民工,受到總理的接見,我感到萬分幸福、終身難忘!”翟樹森內心的激動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能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這樣重視和關愛,我受到極大的鼓舞。” ●年輕時是農村建房高手 翟樹森從事建筑行業近40年,年輕時在農村就是建房的好手。當時農村建房技術好的人站在正門前,負責建設主梁,而技術較差的就只能在屋內建設“夾山”,每一次他都站在正門前。 1994年,翟樹森從開封縣老家奔赴北京闖世界,先后參加過新東安商場、新世界百貨、文化部大樓、國家大劇院、首都機場等項目的建設,從普通工人一步步干到了施工隊隊長。 “社會在發展,新工藝、新產品層出不窮,不學習、不鉆研就跟不上形勢啊!苯Y婚26年來,妻子聽老翟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老翟不抽煙不喝酒,晚上沒事時愛看專業書籍,而且一看就入迷。 “干啥工作都得精益求精,這是咱建筑工人的本分。”這是翟樹森的口頭禪。老翟是個要強的人,當年他參與修建的首都機場新航站樓,還榮獲過建筑行業最高獎——“魯班獎”。2003年初,老翟帶領施工隊承建北京東五環高碑店大橋的橋墩,不但質量上乘,而且通體打磨得“油光水滑”,在車燈的映照下還能反光,這讓建筑界人士稱奇。 翟樹森在北京漸漸有了聲名,“鳥巢”開工后,他被負責承建的公司點名要了過去。在建設“鳥巢”的4年中,他不但成為該公司施工的核心人物,而且還是整個“鳥巢”工地技術方面的創新能手。 ●成了施工隊“金字招牌” 據翟樹森介紹,“鳥巢”混凝土結構施工中難度最大的是清水墻工程,要求拆模后的墻體表面必須光滑平整、色澤一致,不允許有剔鑿、修補、打磨等現象,技術難度很大。 因一直找不到敢承接的人,公司領導最后想到了翟樹森,告訴他:“任務非你莫屬!” 從2005年底開始,老翟就領著工友和工程師一道鉆研,日夜加班,歷時半年進行了3次試驗。 2006年6月,老翟帶領的施工隊終于建造出第一塊清水墻。在驗收時,專家們看到這些清水墻甚至不需要二次裝修,就像大理石石面一般光滑時,稱贊完全可以和日本的技術相媲美。 老翟的施工隊建造所有清水樓梯也都是一次成功,沒有一件成品因為不合格被砸掉,這吸引了浙江、湖北等省的建筑隊紛紛前來“拜師學藝”。有了老翟這塊“金字招牌”,開封乃至河南的農民工讓外省的施工隊也刮目相看。 正因為出色完成了清水墻的建造任務,“鳥巢”工程項目部對老翟的施工隊青睞有加。主體工程結束后,把建設“鳥巢”地下車庫的工程又交給了他們。 ●一封家書感動首都人民 翟樹森稱得上是“文武全才”,除了建筑活干得好,寫文章也有一手,是“鳥巢”工地上赫赫有名的“秀才”。他利用休息時間寫些稿子投到《北京城建報》,還不時換來幾十元的稿費。 “建波吾兒:近來學習進步了嗎?一切都好吧?現在很少用寫信的方式來傳遞信息了,但是現在我這激動的心情用電話無法表達。前幾天,北京電視臺來‘鳥巢’工地,也就是你爸干活的地方,實況轉播了鋼結構卸載全過程。當最后一根支架撤走的時候,工地一片歡騰,老爸我激動得徹夜未眠。國家體育場這座偉大的建筑,它的落成也有你老爸的一份功勞啊。作為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能參加奧運(場館)建設,老爸的心里真是非常驕傲……” 2006年9月17日,“鳥巢”鋼結構卸載成功,這標志著“鳥巢”巨型建筑正式誕生。在工地上已經干了3年的老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連夜給大兒子寫下了這封“表功”的家書。 隨后,老翟聽說北京市總工會和市建委正在舉辦首屆來京務工農民工“一封家書”征文活動,就用給兒子寫的信參加了征文活動。老翟的這封家書情真意切,代表了“鳥巢”工地上數千農民工的心聲,2006年9月27日的《北京日報》以《農民工“一封家書”訴思念抒豪情》為題予以報道。 時隔不久,這封飽含深情的書信被2006年10月7日《人民日報》一版摘發,并配發短評《向城市的建設者致敬》。 ●每封信都先問候老母親 除了工作出色,老翟還是一個好兒子、好爸爸。 老翟家去年年底才裝上電話,在這之前老翟都是往家里寫信問候,每封信都要先問候年近九旬的老母親,他還教育兩個正在上學的兒子,每次回家都要給奶奶買些好吃的帶回去,他喜歡對兩個兒子說“孝順子養孝順兒”。 老翟剛到“鳥巢”工地時,大兒子翟建波正在上高三,在工地上忙碌的老翟特別掛念兒子的學習,他基本上一周給翟建波的班主任寫一封信,讓班主任感動不已。 一次月考翟建波考得挺失敗,就有些想放棄高考。這時,班主任拿出了老翟寄來的一摞信,信件堆起來有20多厘米高。老爸信中對自己的鼓勵讓建波記憶猶新:“兒子,每一次失敗,你都離成功更近了一步,老爸相信你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痹诟赣H的鼓勵下,翟建波當年考取了安陽師范學院。 ●我想在“鳥巢”永遠待下去 “我想在‘鳥巢’永遠待下去,4年了,我對‘鳥巢’有著很深的感情……”2007年4月28日下午,國家體育場“鳥巢”工地,一場氣氛熱烈的“黨中央、國務院與農民工心連心”座談會正在這里進行,面對前來慰問的領導,“鳥巢”工地農民工代表翟樹森動情地說。 今年“五一”長假期間,中央電視臺在“鳥巢”工地舉辦了一臺晚會慰問建設者,老翟根據自己的切身經歷寫下山東快書《說“鳥巢”》,立刻被中央電視臺節目組選中,安排老翟自編自演!爱斄ǹ┊,當哩咯當。各位同志聽我言,我把‘鳥巢’表一番……要問‘鳥巢’有多大,觀眾能坐十來萬。要問為啥我知道,我在‘鳥巢’干四年……”在節目現場,老翟說山東快書不用打竹板伴奏卻有最響亮的伴奏。為什么呢?山東快書的內容引發了全場觀眾的共鳴,他們的呼聲就是山東快書的伴奏。 【對話翟樹森】 中國的農民工是偉大的 昨天下午,在國家體育場“鳥巢”工地上的翟樹森接受了記者的電話采訪。 記者:溫總理接見你的消息和家人分享了嗎? 翟樹森:工地很忙,24小時施工,還沒來得及跟他們說。 記者:想老母親嗎? 翟樹森:想,兒行千里母擔憂,我覺得自己算不上一個孝子。 記者:你愛人說你是個愛琢磨點事的人,這個評價如何? 翟樹森:(笑了)有點高。 記者:你怎么看你愛人? 翟樹森:她一個人在家種7畝地,還要照顧老人和兩個孩子,真是不容易。在我們村,種棉花她是高手,誰也比不過,實際上她比我更累。 記者:聽說你小兒子放暑假后跟著你一起在“鳥巢”打工,他能吃得消嗎? 翟樹森:他才上大一,總窩在家里不是事兒,暑假出來鍛煉一下也好。農村長大的孩子能吃苦,他現在干得挺好的。 記者:想不想在北京安個家? 翟樹森:我就不想了,這個愿望讓孩子們去實現吧。 記者:家人都為你感到自豪,“鳥巢”完工后,想帶他們去看看嗎? 翟樹森:當然想,但經濟條件不一定允許,到時我會拍些照片保留下來,就算不能如愿也不會遺憾。 記者:你怎么看 “鳥巢”工作? 翟樹森:精益求精是咱建筑工人的本分,我不能給河南人丟人,更不能給中國人丟人。我想說的是,中國的農民工是偉大的! 來源:東方今報 今報記者 吳興明 通訊員 楊柳 何慷民/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