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國有企業聘任農民工黨員擔任企業黨風廉政監督員并賦予監督責權,參加廉政分析會。此舉在員工中引起較大反響—— ■新聞事件 本報訊 6月7日,中鐵四局一公司蚌埠東海大道項目部正在召開項目黨風廉政建設分析會。與會員工驚奇地發現,此次參加會議的人員不只是項目領導、部室負責人,還多了5名從農民工黨員中選聘的黨風廉政監督員。 此舉引起了項目部一些員工的質疑:項目部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分析會,農民工黨員怎么能有權利參加? 不少離鄉在外的農民工黨員都有這樣的感受:現在外出務工,勞務工資能按時足額發放,但“政治待遇”卻有所缺失。由于種種原因,原籍黨組織管不了,務工企業黨組織“不好管”,最后成了黨組織的編外人員。 今年4月,一公司合寧項目部、息縣項目部、東海大道項目部等黨組織主動聘任了農民工黨員擔任項目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員,讓他們有權利、有責任、有義務對項目領導、干部及所有普通黨員的日常工作與生活進行監督,并能夠直接在黨風廉政分析會上發表意見。 沒想到黨工委的這種做法卻引起了項目部甚至公司全體黨員的爭論。有人說:“我們是企業正式員工,農民工哪有權利監督我們呢?”有人則說:“將農民工黨員納入到企業的黨建活動中,不是給企業的黨建工作增添麻煩嗎?”…… 面對這些爭論,中鐵四局一公司領導認為,農民工也是企業財富的創造者,農民工既然已在企業中工作,就應屬于企業的一分子。就應該將他們當成自家人,讓他們也能成為廣大黨員的監督者,使他們在政治上、組織上和正式員工享有相同待遇。 公司黨委要求所有項目都要高度重視農民工黨建工作,主動把項目黨建的觸角延伸到這一群體當中。他們針對農民工流動性強的特點,共建立了21個勞務隊伍臨時黨小組和流動黨員臺賬,做到應建必建,不留死角。并選定一名有責任心、黨性強的老黨員負責與所在項目黨組織進行日常聯絡,及時溝通黨建信息。 公司下屬27個項目黨組織還先后舉辦了特種作業員工培訓黨課、安全員山區作業培訓黨課、農民工黨員夜校等活動,吸引農民工黨員參加項目部黨組織的活動,增強了黨組織對農民工黨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此外,各項目還開展了“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等富有特色的主題實踐活動,引導農民工黨員在本職崗位上發揮著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對農民工中的入黨積極分子,由農民工所在的黨小組負責考察后,將培養考察結果及時上報項目黨支部后,由黨支部將政治上成熟、工作表現突出的農民工發展入黨。 成熟的項目黨建工作,激發了一公司錄用的上萬名農民工的工作熱情,促進了各項管理有序進行。今年前5個月,該公司完成建安產值7.5億元,連續11次實現安全年,四獲魯班獎,還捧回了中國質量協會最高獎———中國質量鼎。(付作興文良誠) ■編輯點評 溫飽之后的訴求 《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表明,我國農民工正在發生三大轉變:由亦工亦農向全職非農轉變,由城鄉流動向融入城市轉變,由謀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轉變。新一代的農民工進城務工,不僅是為了掙錢,他們更向往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對尊重、平等和社會承認有更多的企盼。 農民工黨員是農民工群體中的優秀分子,在村里本是“很有些地位”的,可是到了城里,其中一些人就變成無名、無家、無組織的“隱形黨員”了。文中企業不僅幫助他們建起了流動的“家”,還賦予他們與正式職工黨員同等的權利,這樣的“政治待遇”,就是幫助他們從溫飽走向小康的重要一步。 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農民工黨建不僅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今天的農民工回到農村,就會變成明天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精英和骨干,他們在流動黨組織中學到的先進性,將會對農村廣大黨員群眾帶去最直接和深刻的影響。 “小康”不僅是個名分,更是實實在在的權利和保障。如何為農民工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找到一個“家”,并且有序、有效地在外出農民工中開展黨建工作,已成為現階段企業黨建必須面對的新問題,既要滿足新時代農民工溫飽之后的政治訴求,同時也能提升企業凝聚力。(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