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國際金融報》上讀到連載《水煮三國》,感覺不過癮,于是買了來,一睹為快,深覺趣味盎然。 它有趣味。作者巧妙地以人所共知的三國人物為載體,將市場管理、營銷的諸般道理滲透于一個個故事之中,講解得通俗快意,令讀者在開懷一笑中受到啟迪,在笑過之后你就學會如何解那一道道難題。 它有內涵。這部書具有很高的謀略學價值。盡管作者和出版商將其定位于“管理學”范疇,但我覺得它實際上已超乎一般管理學著作而成為一部名副其實的“市場謀略學”。 它有特色。作者構思巧妙,“融三國智慧與管理精義于一體,寓至理于談笑之中”,將一系列經濟學、市場學、管理學的理論觀點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一本正經”為“調侃幽默”,亦莊亦諧,雅俗共賞,格外適合讀者求新求異求活求趣的胃口。作者知識淵博,占有資料豐富,借“三國人物”之口,旁征博引,將東西方的市場謀略精華“煮”于一爐,妙論迭出,再加上文學性的敘述風格,令讀者大快朵頤。 縱觀成君憶在《水煮三國》中闡發的市場謀略學,全書二十三章大致可分為四大類:一是職場創業的生存謀略,二是以人為本的管理謀略,三是團隊互動的交際謀略,四是料敵制勝的營銷謀略。這四大類內容中貫穿著一條紅線,就是以人為本,以智制勝。 在開宗明義的第一章“創業時代的七堂必修課”中,作者通過“劉備”由備戰高考到進入國際知名學府四年深造的心路歷程,生動地詮釋了人的心態(思想)與命運之間的關系,提出了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決定了成功的最大概率,決定了成功的全部學問”這一生存謀略的鐵律。團隊建設是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著力應對的基礎工程,但往往又成為企業內部管理的難點。 本書將著名的“木桶理論”——只木桶能夠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一塊木板的長度,而不是最長的那塊——加以引申:一只木桶能夠裝多少水不僅取決于每一塊木板的長度,還取決于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結合是否緊密。據此作者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團隊的戰斗力,不僅取決于每一名成員的能力,也取決于成員與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均衡緊密地結合成一個強大的整體,企業才不會變成一個“漏水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