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為央視《百家講壇》錄制新節目《孔子》的易中天教授,昨日(3月27日,下同)回到高中時代的母校華師一附中舉辦講座,內容是尚未播出的關于《論語》和孔子的部分內容。沒想到,在座近兩千高中生對《論語》滾瓜爛熟,倒背如流,讓“名嘴”頗感意外,也倍覺壓力——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講壇自有后來人。 哎呀媽呀,比我背得還順 易中天講座的題目是《孔子和他的學生們》。一如《百家講壇》多以淺顯平易的話題開場,易中天也習慣性地講起《論語》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章。不料臺下學生騷動起來,原來他們早已學過這段,一位女生還非常流暢地背誦起其中文字,易中天頓時感嘆:“哎呀媽呀,比我背得還順溜呢!” 聽眾實力不俗,易中天的演講也明顯深刻許多。他每引用一個事例,便要問臺下學生是否知道:“知道孔子上課時,曾皙為什么要鼓瑟?”“知道孔子愛唱歌到什么程度嗎?”這些問題難不倒學生們,他們對答如流,尤其在問到“孔子心目中學習最高境界是什么”時,七八位學生都有獨到見解。當一位學生回答是“樂”,并解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時,易中天帶頭鼓掌,深深為之折服:“這些孩子真不得了,怎么什么都知道啊!” 遙想當年,咱也文理全才 被冠以“著名學者”、“歷史學家”等頭銜的易中天,被問到關于歷史和學術的問題往往最多,昨日面對清一色的高中生,他不自覺地扮演起了“教育家”的角色。“易老師,請問您如何處理學習與生活的關系?”“如何面對學習壓力?”“有高考在前,我們怎么做到快樂學習呢?”學生們拋出連珠炮似的問題,希望易中天能像“品三國”那樣,透徹地品析一番現行的教育和高考模式。 也許是被孩子們感染,易中天拿自己當年在華師一附中的學習為例:“當年,我物理沒下過99分,化學不低于98分,數學也是95分以上呢。”他認為,學習應一以貫之,抓住關鍵知識點,并調整心態,將“該死的高考”(易中天語)看作一份逃不了的人生體驗快樂面對。 易中天還抨擊現行教育模式,指出教育核心是“人的全面發展”,而分科教育把人都“搞分裂了”,文理不通是當今教育最大的問題。“如果中國的教育能營造活潑的氛圍,讓學生樂于學習,那它就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