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大連市實驗學校從1998年建校起,就開始探索建設學習型學校,經過幾年的實踐,初步構建起學習型組織,提升了教師的綜合素質,推動了學校的健康發展。 一、思考研討,建立共同愿景 我校由大連實驗中學初中部和大連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合并而成,是市教育局直屬的九年一貫制學校。2002年9月搬遷至星海人家小區,成為全市第一所將優質教育資源引入社區的學校。面對新的教育形式,面對新的校舍,面對特殊的教育群體,全體教師開始認真思考:未來的發展需耍什么樣的人才?未來的社會需耍什么樣的教育?未來的學校會發生哪些變化?理想的學校應該是什么樣的?未來怎樣當老師?在充分回顧、比較、觀察、研討的基礎上,制定出“求知求善求真,為學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基;敬業敬事敬人,為教師的事業和人生添彩”的辦學理念。之后又討論通過了“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和發展作準備——大連市實驗學校2003—2006年發展規劃。”美好的藍圖,共同的愿景,崇高的使命,激勵全校教師身心愉快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和學習中。通過充分發揮潛能,不斷創造新的成果,使學校成了教師努力工作、樂于奉獻、體現人生價值的組織,成了學生樂于學習、充滿生氣、寄予期望的組織。 二、倡導讀書,實現自我超越 我校一直把倡導教師讀書,作為校本培訓的主要內容。科研處制定了讀書行動計劃,為全校教師發放購書卡,定期推薦新書目錄,要求每學期每人至少讀一本教育專著,撰寫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徜徉于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教師們知曉了教育最樸實的藝術;陶醉于削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教師們洞悉了教育的真諦,走進阿爾伯特.哈伯德的《自動自發》,教師們增強了強烈的愛心和責任感……一本本優秀的教育著作,一顆顆心與書的交流,感染并沖擊著教師們的心靈,教師們開始用新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在讀書中理解,在行動中體驗。學校的每個成員,都在努力求索進取,整個學校成為和諧的學習集體,煥發著蓬勃向上的生機。 三、團隊合作,激活群體智慧 良好的團隊學習氛圍,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基本條件。 學校抓住教師之間交流與共享關鍵,鼓勵教師建主起平等的對話模式,提供對話機會。通過半月一次的教研組活動,圍繞中心發言主題,大家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有爭論、有喝彩、有質疑、有共識。經過討論交流不斷深化思想認識,不斷增進智慧和共識。在每年開學時,學校將教師的假期作業——讀書筆記、教學手記、教育案例收集上來,從中選取優秀文章在全校教師大會上進行交流。目前,學校正將其精華結集取名《學旅拾痕》即將出版。由于學校營造了一種學習、溝通、共享、民主的氛圍,大家也倍加珍惜這樣的學習環境,盡力充實和豐富自己。同時,把進行課題研究作為團隊學習的重要形式,選準課題之后,有計劃、有目的地深入研究實驗,分工協作,整體運作,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形成多元智力的有效整合。目前,學校共有“創新寫作”、“個性發展檔案”、“雙語教學”等多項國家、省、市、校級科研課題,所有教師都積極參與取得顯著科研成果。如“創新寫作”課題組,在有關教師引導下,學生們自創個人文集,班級出版作文選,寫作的熱情十分高漲。 四、多元開放,多載體深化學習 在創建學習型學校進程中,我們不斷增強開放意識,努力開辟對外交流窗口。一是,邀請多位專家來校講學。市教育局黨委書記賈聚林兩次到我校講授關于教師職責任務、教師職業素養和職業意識的課題;市委、市政府教育顧問魯軍教授來校做過《提高素質,迎接挑戰》的報告;遼師大教育系主任朱寧波博士為全校教師做了《新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報告;教育學院基礎教研部屠廣越主任做過《課程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與教師行動研究》的報告;市科研所教研員常維媛老師做過《遵循規律教學,是實施課改的關鍵》的報告。通過這些專家學者的引導,使全體教師進一步確立了“終身學習”、“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觀念,在教學實踐中緊跟教育發展的潮頭,努力以超前意識、廣闊視野和科學與藝術相融合的知識結構以及人文情懷,為職業生命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學校還采取了“走出去”的措施,分期分批選送教師外出學習、專項研修。校長帶頭參加國家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舉辦的學習班,回校后向全校教師作了學習傳達,實行知識共享。相繼組織骨干教師到寧波、云南、北京、上海、沈陽、哈爾濱等地,考察學習先進的教學管理方法和課改的經驗及信息。德育主任和科研主任參加市教育學院舉辦的干訓班之后,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開始新的嘗試和實踐。學校還在每學期末召開專門會議,讓學習歸來的教師為全校教師講授外出學習的收獲和體會, 進一步擴大學習的輻射效應。此外學校科研處每月辦一期“教育窗”學習資料,至今已辦40期,人手一份。內中的“教學平臺”、“教研視窗”、“教育雜談”、“思想前沿”、“理論經緯”等欄目,多視角、大容量傳遞鮮活信息,追蹤教育熱點,探尋教育規律,成為教師們持續學習、更新知識的良師益友。 |
|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