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和諧校園的建設工作提上黨委工作的議事日程,堅持黨委的統一領導,學校行政主體到位,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工會主動配合,廣大教職工積極、廣泛參加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深刻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和基本要求,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了全面部署。學校是引領社會發展與文明的機構,是社會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學生涉及千家萬戶,家長時刻牽掛,社會普遍關切,對社會和諧穩定有著重要影響。可以說,和諧校園的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起著引領和示范作用,沒有校園這個社會細胞的和諧也就沒有社會整體的和諧,推進和諧校園建設在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和諧校園建設作為一項系統長期工程,應該致力于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有序的校園;文明、向上、創造、競爭的校園;寬松、協調、體恤、包容的校園。因此,在構建和諧校園建設中,要找準關鍵點,突破困難點,選好解決點,才能充分地發揮工會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的作用,積極地推動工會參與和諧校園建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實現共建和諧校園和學校的協調發展。勞動關系和諧建設 當前,隨著各個學校追求最大發展的步伐加快,學校勞動關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勞動關系問題成了當前教育系統的關鍵問題,勞動關系和諧也成為和諧校園建設的關鍵點。 目前,我國學校發展正處于競爭最為激烈的機遇期、關鍵期,學校要快速協調發展,就必須有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和氛圍。和諧校園作為一種和衷共濟,協調發展的教育模式,應該是以校園為紐帶,多種教育要素全面、整體優化的育人氛圍;是學校各個系統各個機構的協調運轉;是以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為宗旨的整體效應。當前,最關鍵的還是勞動關系的和諧。 勞動關系是工業化時代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是其他社會關系的基礎。勞動關系理應成為學校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教師聘任制的實行,各個學校都在追求教師資源的最佳組合,以求得學校的最大發展。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主席王曉龍認為,目前我國學校的勞動關系已經處于從行政化勞動關系向市場化勞動關系過渡的階段,除了部分民辦學校之外,公辦學校的勞動關系雖然不是資本與勞動力結合的產物,但是經濟利益仍然是建立學校勞動關系的基本動因和基本內容。所謂和諧的勞動關系,就是指在妥善協調學校各方利益的基礎上,管理方與普通教職工之間形成的團結有序,和諧穩定的合作關系。 推動構建和諧校園,就要圍繞勞動關系的建立、運行、監督和調處等環節,積極促進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系,使勞動關系各方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共謀發展。教育系統改革的深化時期 當前,教育系統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校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逐步實現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轉變,由行政任用關系向平等協商的聘用關系轉變,由國家用人向單位用人轉變;學校與教職工之間的關系也將由行政管理為手段的利益一體化勞動關系,轉變為以經濟利益為基礎、市場調節為手段的利益協調勞動關系;高校內部成員的身份關系同樣也在發生變化,由過去單一的全民所有制的事業編制分化為包括事業編制、企業編制、合同編制、臨時用工編制等不同身份編制;分配關系由過去單一的工資類型演變為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助等多種不同工資類型,勞動報酬隨著崗位的變化而變化。 新的勞動人事制度使得人人都有待崗、下崗、甚至失業的可能,引發了一些聘用、調動、分配工作,以及違背勞動合同等方面的勞動爭議。另外,由于各類職工管理模式、崗位類別、編制身份不同,個人的工作條件、工資標準、福利待遇也出現了較大差別,引發了教職工對工資待遇、勞保福利不滿而引起勞動糾紛等等。 另外,在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一些學校沒有遵循辦學規律,辦學思想發生了偏差,盲目追求規模和速度,出現辦學質量下降,亂收費等問題,引起了人民群眾的不滿。而作為推進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途徑的教代會制度,至今還在沿用1985年版的《高校教代會暫行條例》,其中的很多內容已經過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民主管理作用的發揮。 因此,通過民主協商的方式解決勞動爭議,把矛盾解決于萌芽狀態,及時制止和糾正違反勞動法律法規、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現象成為當前和諧校園建設中亟須解決的問題。黨政工共同成為建設的推動力 和諧校園是全員建設、全員享有的校園,在和諧校園的建設中,特別是在學校深化改革、跨越式發展中,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理順情緒、文化育人、思想發動、民眾參與、激勵鞭策、扶貧救困和聯絡感情等都是工會工作的優勢,又是和諧校園的支撐。 學校黨委是學校的領導核心。工會要以協調各群體利益、解決利益矛盾為著眼點,努力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行政負責、工會配合、各方面和廣大教職工廣泛參與的共建共享工作格局。使得學校上下及各個方面共同成為和諧校園建設的推動力。 近年來,各地從實際出發,提出了黨政工共建職工之家,共同推動和諧校園建設的具體意見和措施。比如,遼寧省教育工會在認真總結基層單位開展建設“主人之家、發展之家、知心之家、愛心之家、健康之家”活動經驗的基礎上,會同省教育廳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深入開展黨政工共建職工之家活動的意見》,開展全系統共建教工之家競賽,召開經驗交流會,初步形成了黨政工共同推動和諧校園建設的新格局。山東省教育工會、濟南市教育工會也分別制定了相應的意見,積極推動黨政工共建的良好局面的形成。他們的做法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并給我們諸多的啟發。 作為學校的領導核心,黨委自然也領導工會工作。黨委要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學校的貫徹落實。因此,黨委最重要的職責在于決策學校的重大事情,其根本愿望和廣大教職工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不可否認,在實際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中,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會使教職工合法權益受到影響的情況,這就對黨委的決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證學校的決策正確,除了要充分發揮黨委常委集體決策制度和校長辦公會制度的作用之外,就需要學校黨委和校長支持和保證工會、教代會在其職權范圍之內行使職權;校長和行政部門要定期向教代會、職代會報告工作,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落實教代會、職代會在其職權范圍內作出的決議和通過的事項,自覺接受教代會、職代會的監督。北京林業大學做法值得借鑒。該校每年定期召開“雙代會”,每年確定一個主題,雙代會聽取校長報告、學校財務工作報告,審議通過決定學校重大問題。如2003年該校雙代會討論學校定位和學校發展戰略規劃以及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等。從2001年至今,雙代會每年都要對學校《教育事業費的預算方案和決算執行情況的報告》進行審議,使學校的財務預算更加民主透明。 工會作為教代會的日常工作機構,擔負著組織全體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的重任。在新的形勢下,工會工作要有新的拓展和探索,要體現出極強的創新性。2005年3月以來,中國政法大學在校長徐顯明的提議下創造性地實施了教代會代表列席校長辦公會議制度、定期校情咨詢制度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工會應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做好黨政的得力助手。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與做好黨政的得力助手兩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工會實現維護職能從根本上說是維護學校各項決策、政策的權威性、嚴肅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工會作為黨政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要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創建學習型工會,提高自身能力,同時要加強教代會建設,暢通民主渠道,完善維權機制,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要突出工會特色,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教育引導教工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領導下,積極參與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學校的根本任務,為學校工作獻計獻策,共同為構建和諧校園作出自己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