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是制定“十二五”規劃的關鍵時期,也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實施的第一年,是高等教育改革之年。按照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總體部署,“十二五”將是建設創新型國家財政投入集中、發展任務繁重的時期,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自主創新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新形勢下,高校科技工作正面臨著發展方向上選擇和突破。這是高校十分關注的問題。 1 后金融危機時代來臨, 高校科技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2009年,高?萍脊ぷ髟谥朴啈鹇砸巹潱訌娬哐芯;完善創新體系,增強創新能力;優化外部環境,組織承擔任務;設立自主經費,實現機制創新;懲防措施并舉,加強學風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高校的綜合實力和科技競爭力進一步加強。高校科技工作者嚴謹治學,自主創新,取得了一批標志性研究成果。這些為“十二五”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國高?萍脊ぷ髅媾R的形勢和挑戰也是嚴峻的,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科技的作用和內涵將更加豐富,科技創新更加注重原創性、實用性和與產業的關聯性。后金融危機時代來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即將出現,重大創新可能出現,后發國家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急需共性技術、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突破?萍紕撔隆㈩I軍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結合更為緊密,創新人才培養成為推進科技工作的關鍵。國內科技力量進一步優化組合,創新效率將得到提高。 ——世界科技正在向“大科學”時代邁進。當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多學科交*、集成是當今科技創新的主要手段;科學研究的條件和裝備正在向大型化、綜合化和極端化發展;國家重大需求已成為科研的主導性方向和目標;國際科技合作計劃是當今世界科技的主要組織與管理模式。與此同時,科學技術也在迅速全球化,使資本、信息、技術、人才等科研要素在全球范圍廣泛流動和自主配置。世界科技正面臨著重大變革。 ——從國際科技和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各國都在積極搶占人才和科技競爭的制高點,這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歷史經驗證明,知識和科技是克服經濟困難的根本性力量?茖W技術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支撐,自主創新是國家富強和民族昌盛的不竭動力。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發展靠創新,創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后金融危機時代,科學技術有望實現重大突破。當前,無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烈需求,還是科學技術內部所積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著一場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大量耗費不可再生自然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少數國家攫取世界資源實現自身發展,這樣一種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模式,已經無法實現人類走向現代化的宏偉歷史進程,人類生存發展的新需求強烈呼喚新科技革命。另一方面,從世界科技發展的態勢看,奠定當代科學技術基礎的重大科學發現基本發生在20世紀上半葉,“科學的沉寂”已達60余年,科學技術知識體系沉淀積累日益厚重,新科技革命的先兆已初露端倪。世界正處在科技創新實現重大突破和科技革命的前夜。如何抓住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后發優勢,推動科研生產方式深層變革,是擺在各國政府和學者面前的現實課題。如果能通過科研組織運行方式的變革釋放創新潛力,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創新活動,將有可能使我們在即將到來的新科技革命中搶占先機。 ——完善創新主體合作與資源共享機制,實現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非競爭性的自由探索基礎研究與競爭性的應用研究、試驗開發領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兩類創新主體之間的關系更多地體現為競爭而不是合作,因而很難真正充分發揮潛在優勢。科研主體之間的封閉分立必然導致科研資源的分割、封閉和浪費現象。盡快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與資源共享機制,實現政府科技財政投入效益的最大化已迫在眉睫。 ——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萍嫉男滦枨蠛托缕谕H娼ㄔO小康社會、推進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表明黨中央國務院依靠知識和科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全社會依靠科技進步支撐產業發展的認識空前一致。現在各地對于建設創新型城市、創新型區域,建立區域創新體系非常積極。此外,還有許多行業要建立行業創新體系。大量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向技術創新主體轉變凸現廣泛科技需求,逐步從過去被動地利用科技成果變為主動地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就目前我國企業的整體情況來說,科技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這必然對于高校科技提出更多的需求,對于產學研結合會更加主動,更加積極。 ——社會服務將成為提升高校發展水平更加重要的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和中央的部署,經過業務專家和管理工作者長期研究探討,提出了具有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的發展思路,如建設重點學科、建立重點實驗室、實行基金制等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的制度安排,實現了近30年來高?萍嫉难该桶l展,高校成為國家創新體系核心組成部分。展望下一個30年,高?萍及l展的強大動力,很大程度將來自提供高水平的社會服務?茖W技術要面向經濟,不僅是高?萍急仨氶L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高?萍技涌彀l展的必由之路。 推動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增強高校自主創新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知識、文化貢獻,同樣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十一五”期間,我國高?萍紕撔鹿ぷ鏖_拓進取,始終保持著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急國家所急,解企業所難,憂民生之苦,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系統性、前瞻性和戰略性,高校創新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高校綜合實力和科技競爭力進一步加強,為“十二五”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面對“十二五”的到來,如何充分發揮高校的創新潛力,促進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人才培養工作協調發展,是高校必須面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大學必須部署謀劃在基礎研究、大科學工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新的突破,加強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學術環境,為“十二五”高校科技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出新貢獻。 回顧過去,高?萍脊ぷ魅〉玫某煽兞钊斯奈;面對未來發展,高校面臨的任務依然艱巨。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高?萍脊ぷ饕恍┥顚哟蔚膯栴}和矛盾依然存在,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科教分離的體制障礙長期存在,發揮高校創新潛力的政策措施尚存不足。不論是國家創新體系層面,還是高校內部,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的有機結合都有很大改進空間。二是科技管理工作資源有限,缺乏跨校、跨學科協調調控手段,組織策劃大項目大工程的能力明顯不足。三是校園創新文化建設滯后,缺乏鼓勵創新、容忍失敗的科研環境和文化氛圍,科技評價過于注重量化指標,一定程度上誘發科研不端行為。嚴重學術不端問題時有發生,負面影響大,嚴重損害了高校的聲譽。四是高校科技管理隊伍建設需要加強,整體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少數同志鉆研管理業務不夠,缺乏腳踏實地的態度和苦干實干的精神,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 正視并深入研究這些問題,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是科技管理戰線的職責所在。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超前布局,搶抓機遇,趨利避害,有所作為,為高?萍加趾糜挚彀l展做出新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