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今天的觀察家年會提出一個耀眼而又揪心的命題:在當前不確定的形勢下,我們企業將怎么辦?我覺得這個命題是非常及時、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把不確定的東西分析成確定的東西,那是很大的題目,不是15分鐘能講完的。所以,我就講一些觀點,僅供大家參考。論證的道理就不多講了。
當前中國的經濟遇到了很多嚴峻的問題,我認為,中國的問題主要不是金融海嘯所引起的,金融海嘯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并由此捅開了一系列金融信用問題,導致整個西方世界的一場金融危機和全面經濟危機。這個危機對于我們中國有什么影響呢?
第一,直接影響應該是中國金融。次貸危機直接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政府提供的數字是4億美金。但4億美金算得了什么?我們的外匯儲備不是已經有3萬億了嗎?因此,這4億是微不足道的損失。而且,由于我國金融改革滯后,與國際還談不上接軌,因此西方金融信用危機還傳不到中國。
第二,當西方進入經濟危機以后,它的公眾需求缺少了,使我們的出口企業困難了。這件事道理是對的,對于中國是有影響的。但是,問題也要具體分析。仔細想想,中國出口的東西是什么呢?主要是一些老百姓最基本需要的,從鬧鐘、皮鞋、洋傘到服裝、玩具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消耗品,危機再大,人總是需要的,俗話說“荒年餓不死手藝人”,恰恰因為中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就是“中國制造”,而且處于價值鏈低端,就是手藝人。所以,2008年出口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很多企業倒閉主要不是由于出口的困難。因為即使出口訂單減少了,比如說訂單少了20,那么我們只要把價格提高20,仍然比西方的價格還低很多,還是具有巨大的市場競爭力的。而同時,西方經濟危機導致他們同類產品的企業首先破產了,訂單不正好轉到中國嗎?可問題是,中國也有數以萬計中小企業倒閉了,這個才是訂單丟失的真正問題!中國中小企業為什么會關閉?這才是我們應認真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總之,我認為,千萬不要簡單地把我們中國的問題都賴到金融風暴上去,那就找不到解決中國問題的辦法了。
目前中國危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認為是由于我們前幾年有一些政策甚至于我們的法律是有錯誤的,實踐證明正是這些因素導致了中國經濟面臨危機。不是說不確定因素嗎?2008年什么是最不確定的因素?那就是我們的宏觀調控最不確定。年初是兩防,到年中是有保有壓,到最后是保增長。這反映我們對市場、對形勢反映很靈敏,可以及時地做出必要的改變,這是了不起的一面,但是,仍然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這些年來,有些人打著“反思改革開放”的旗子造輿論,攻擊我們的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成就,想把改革開放的方向扭轉過來。而且,實際上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今天我們嘗到后果了。胡錦濤同志在紀念30年改革開放大會上的講話,提出了“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我覺得非常正確、非常及時。小平同志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改革開放的方向是絕不能動搖的,動搖了就要走上邪路。錦濤同志之所以提“不動搖”,就是因為有人動搖;提“不懈怠”,就是因為有人懈怠;提“不折騰”,就是因為有人折騰。如果沒有人動搖、懈怠、折騰,那不就是無的放矢了嗎?因此,我覺得我們今天就是應該用胡錦濤同志的這個講話精神,來反思這些年的所謂“反思”,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胡錦濤同志講話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他說,“我們要認真總結30年來改革開放的經驗,做對的我們要堅持,做得不對的趕快改”,他提出來要“趕快改”。那么,這幾年“反思”錯的,要以正視聽、要糾正,實踐證明造成今天經濟出現問題的政策和法規,要堅決該、要“趕快改”。
我們前年出臺的《勞動合同法》,我看就應該屬于“趕快改”的范圍。這個《勞動合同法》實在是脫離了中國實際,我們還在人均收入2800美元、3000美元不到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把人均收入3萬、4萬美元的那些西方福利社會國家的東西簡單地照搬過來,嚴重地損害了我們中國工業化的經濟發展進程,帶來的后果是很嚴重的。許多企業之所以關門,并不是因為什么金融風暴來了,而是由于一個《勞動合同法》使他們的直接成本大大提高,我們調查的結果是提高了20-30。這對于一個企業,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危險就很大了。一個企業能夠賺30的利潤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而現在還無法計算間接成本的提高,我訪問過一個企業,他們所說的間接成本是什么呢?因為《勞動合同法》搞的是終身制,企業簽一次合同,第二次再簽合同之后,你就需要一直簽下去。如果他工作了10年以后,那就是法定終身制了。這樣一種《勞動合同法》,它怎么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呢? |
|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