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一、人體組織焊接術獲成功 人體組織焊接術就是在手術傷口外通過熱能的作用,促使蛋白質分子發生凝變,大約經過1個月,人體組織的形態就會完全恢復如初。這一技術具有術后不感染、愈合快和不留疤痕等優點。 烏克蘭專家經在家兔、白鼠和豬等動物身上進行試驗,獲得了對各種組織和器官進行傷口焊接的一整套技術。目前這一技術已經批準用于臨床試驗,已有400多例手術采用了這種新型的愈合技術,效果良好。 二、基因“開關”治療癌癥 一組基因可如同“開關”般地控制白血病癌細胞走上死亡之路,從而將有助于人們研制抗白血病的新藥。這一成果,是由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的。 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是一種罕見的白血病,其死亡率曾高達90%。這一類型白血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基因缺陷,會導致其體內一種全反式維甲酸受體出現異常。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名為UBEIL的基因具備與全反式維甲酸類似的功能。這一基因一旦進入白血病癌細胞后,不僅能大幅減少異常全反式維甲酸受體的數量,而且也會引發癌細胞的死亡。醫學專家認為,新發現的這種基因“開關”是一個潛在的理想藥物標靶,除白血病外,也許還有可能為研制其他抗癌藥物提供新的線索。 三、幽門螺桿菌可致中風發生 羅馬醫學教授在一份報告中稱,在人體通往腦部的大動脈中,分泌細菌毒素的幽門螺桿菌似乎使已經危險的環境更加險惡。細菌毒素攻擊細胞,導致組織發炎并致損害,從而進一步限制血流,并增加中風的幾率。該研究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與動脈管壁發炎的動脈損害,其中包括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動脈狹窄所導致的中風有關。 四、人類說話與基因變異有關 德國萊比錫馬普人類演化研究所的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中發現,20萬年前發生在一個基因上的兩次關鍵的變異,可能和語言的產生有關。研究認為,變異基因賦予人類的祖先更好地控制嘴巴和喉嚨肌肉的能力,從而使他們能夠發出更豐富、更多變的聲音,為語言的產生打下基礎。語言專家史蒂芬·平克說: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發現,這為我們以后研究其他基因提供了保證,打開了通往新的研究領域的大門。 五、新方法治療肝癌效果顯著 德國醫學家開發出一種高頻感應加熱療法治療肝癌取得顯著療效。他們在超聲波掃描儀的監視下,將一種極細的空心針頭直接插入患者腫瘤的部位,然后通過針頭利用高頻感應電流將腫瘤組織加熱到100 ,10~15分鐘后,肝癌腫瘤即被完全“煮爛”了。研究試驗數據顯示,這一療法對于直徑2厘米以下的肝癌腫瘤,用這種加熱療法治療一次后,100%的患者的腫瘤被“煮死”;對于直徑在2~4厘米之間的腫瘤這一比例也高達95%。 六、兒童生物人工肝臟誕生 一種用于哺乳期嬰兒和6歲以下兒童的生物人工肝臟在阿根廷誕生。研究人員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套兒童用生物人工肝臟,用這種設備可以在等待移植肝臟期間代替肝臟清洗患兒血液,延長他們的生命。去年,阿根廷醫學專家已在模擬條件下,對這臺設備進行了試驗,效果良好。 七、嗅覺細胞有望使脊髓再生 用從患者鼻部提取的嗅覺神經細胞修復其受損的脊髓,這是澳大利亞醫學專家開始進行的首例截癱患者脊髓再生人體試驗。在此之前,其他一些國家和澳大利亞的實驗室都已在實驗鼠試驗中取得成功。在實驗鼠脊髓受到嚴重損壞后,研究人員為其移植了其自身的嗅覺細胞,之后,實驗鼠便可移動雙腿。 |
|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