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董地毯作為傳統的文化藝術瑰寶,具有毛質高貴,天然染色,圖案優美,色彩絢麗,工藝精湛的特點,包含了豐富的藝術,學術,收藏價值。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1.歷史悠久。 中國古董地毯產生于距離今天2200年前,到了明末清初(十七、十八世紀) 中國的地毯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制作工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到了19世紀末期,中國的手工栽絨地毯達到了全盛時期。在19世紀末以后,隨著工業化機器和原料進入中國,中國地毯的制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逐漸失去了原有的風格,所以只有在100年以前生產的地毯才可以被稱為中國古董地毯,以后的產品被稱為舊地毯。 2. 制作精湛羊毛。 中國古董地毯制作最重要的原料,決定著地毯的質地,手感,壽命。 中國古董地毯采用的都是當地的土種羊毛,具備纖維長,絨度高,彈性強,光澤性好的特點,是制作地毯最好的原料,即使是現在最頂級的羊毛也不能與之相比,采用這種羊毛的中國古董地毯經過長期的使用,依然牢固,手感舒適。隨著工業化進程造成的污染和物種滅絕以及環境的沙漠化,優質羊毛已經很難尋找。 3.古董價值。 除了以上談到的地毯本身的價值以外,更重要的古董地毯的文化,歷史價值。 1959年新疆考古隊在新疆民豐縣發現的尼雅遺址,發現了漢代的彩色栽絨地毯殘片。1980年考古隊在羅布泊樓蘭古城發現的4色地毯殘片都為考證當時的社會文化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保留下來的地毯多為19世紀以后制作的。地毯上圖案生動的記錄了當時社會的人文資料。 中國古董地毯有著使用的嚴格規定,以寧夏古董地毯為例,明末清初時期寧夏地毯王公貴族爭相訂購的禮品和生活用品,也是地方政府進貢朝廷的首選貢品,分為寺院用毯和貢品兩類。寺院用毯包括:幡毯、掛毯、禪毯等。每種地毯使用都有嚴格的規定。而作為貢品的寧夏地毯在顏色,圖案的使用上等級森嚴,如龍的圖案只適合使用于王族。作為禮品的地毯圖案多以祥花瑞草、暗八仙等吉祥紋樣為主,表達人們的良好祝福之意。從布局上來講,在風水、建筑、圖案中所使用的“格律體”是中國古董地毯最具代表的風格,他的構圖間就環抱、對稱和中心的協調布局,主要有“奎、角、邊”等部分組成。中國古董地毯的圖案極為豐富,有博古紋,八吉祥,雜寶,暗八仙,四君子,鶴鹿同春,福祿壽等吉祥紋樣,也有麒麟送子,八仙頌壽,踏雪尋梅等民間傳說典故,中國傳統文化以圖紋方式在地毯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在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館,學術機構都收藏了中國古董地毯,并進行了專門研究。在國際著名的拍賣會上,中國古董地毯頻頻亮相,受到了眾多買家的追捧。由于中國古董地毯制作原料和工藝的消亡以及存世數量有限,其價值還在不斷上漲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