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部地區鐵礦資源豐富,類型眾多。由于歷史原因,西部地區鐵礦勘查程度遠低于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在遠離東部鐵礦進口港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鋼鐵原料只能通過就近解決方案解決,西部地區鐵礦地質勘查工作應該而且必須盡快納入議程。 西部地區(東經101度以西—下同)幅源遼闊,占國土面積40%左右。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死亡之!彼死敻缮衬。它給人們以荒涼和人跡罕至、經濟和工業落后的印象。的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工業基礎與東部地區相比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國家十大鋼鐵基地本區沒有一處。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政策以來,國家政策性投資向西部地區傾斜,西部地區以交通、能源建設和資源開發為重點的經濟建設得到超常規發展。鋼鐵工業在重組中迅速向現代化企業邁進,鋼鐵工業的主要原料—鐵礦石日益緊張。 1 西部地區鐵礦資源現狀 由于歷史原因,西部地區鐵礦勘查程度遠低于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從2001年底儲量平衡表統計,西部地區鐵礦探明儲量和保有儲量在全國鐵礦儲量中比例見表1。 由表1數據可見,在40%左右國土面積范圍內,西部地區鐵礦床數量122處,僅為全國1822處的6.6%;合計探明儲量21.86億噸,為全國531.42億噸的5.38%,是西部地區地質條件不利鐵礦形成?還是地質工作程度的原因?從工業儲量比例可以看出鐵礦地質勘查的工作程度,全國A+B+C級工業儲量211.1億噸,占總儲量的46.12%,西部地區7.76億噸,只占其總儲量的32.07%。以上數據說明,西部地區無論是面上的鐵礦找礦,還是點上的勘查程度都遠底于全國平均水平。 礦產資源分布的不均勻性是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但是地質勘查工作程度不但取決于地質工作者主觀能力,而且與礦產品市場需求的關系更為密切。二十年前西部地區沒有一個年產鋼100萬噸的鋼鐵企業,鐵礦資源保證程度不存在危機,F在的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酒泉鋼鐵公司年產鋼已經達到300萬噸規模,新疆鋼鐵公司達到100—150萬噸水平。鋼鐵工業的主要原料—鐵礦石資源危機已經突出出來,他們生產基地遠離我國東部沿海鐵礦進口港,漫長的鐵路運輸距離帶來的高昂鐵路運輸價格(105—142元/噸)是任何鋼鐵企業都無法承受的負擔,鐵礦石唯一解決辦法只能本地附近解決。以往計劃經濟年代鐵礦地質勘查程度低的問題已經暴露出來,新疆鋼鐵公司、酒泉鋼鐵公司等企業近十年來以自有資金投資鐵礦勘查,就是西部地區鐵礦市場供給緊張狀況的明顯表現。 由于勘查投入少,全國富鐵礦大會戰西部地區開始晚于全國,結束與全國同步,而且會戰范圍局限。探明鐵礦儲量在全國總儲量中所占比例小,其中,甘肅省保有鐵礦儲量83845萬噸,主要是祁連山地區鏡鐵山式沉積受變質成因的碧玉鏡鐵礦-菱鐵礦型貧鐵礦;新疆鐵礦保有儲量67319.8萬噸,其中富鐵礦保有儲量19556.4萬噸,富鐵礦占總量的29.05%,遠高于全國其他省、市、自治區。 2 西部地區鐵礦資源潛力分析 按照陳毓川主編的《中國主要成礦區帶礦產資源遠景評價》[1999年]的劃分原則,調查區分屬于古亞洲成礦域、秦---祁---昆成礦域和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其中,古亞洲成礦域包括阿爾泰、準噶爾、天山、塔里木等成礦區帶;秦---祁---昆成礦域包括祁連山、柴達木、昆侖山三大區帶;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包括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等多個成礦區帶。 (1)西部地區鐵礦資源與東中部地區的差異 本區與我國東中部地區(頻太平洋成礦域)相比,的確存在著地質構造發展歷史的巨大差異,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在鐵礦成因類型方面的巨大差別反映了這種特點,這種差異反映在: 、傥覈鴸|中部地區規模巨大的太古代-早元古代形成的沉積受變質鐵礦(磁鐵石英巖型)硅鐵建造—在全國鐵礦儲量比例中占57.7%,在西部地區目前尚未發現其蹤跡。西部地區中晚元古代形成的沉積受變質鐵礦(例如鏡鐵山式、羅亞楚式)鐵的物相分布比較復雜,既有磁鐵礦,又有赤鐵礦、菱鐵礦;主要脈石礦物為碧玉而不是結晶較好的石英;礦石中礦物結晶粒度細小,選礦難度大,因此,鐵礦分類中,把這種鐵礦劃為“類硅鐵建造”。 、谖覈鴸|中部地區少見的海相火山巖型鐵礦是西部地區主要鐵礦成因類型之一。成礦時代集中于晚古生代(西北地區)和中生代(西南地區的西藏高原)。中東部地區火山巖型鐵礦主要與陸相火山巖有關(寧蕪地區),時代為中生代。 ③西部地區(新疆)海相火山巖鐵礦是古亞洲鐵礦成礦區帶的自然延伸,與晚古生代板塊構造運動產生的古島弧帶空間上一致。 (2)西部地區鐵礦的區域性分布 西部地區富鐵礦成礦帶是中亞富鐵礦成礦區、帶的東部自然延伸 ①阿爾泰火山巖型富鐵礦成礦帶:該成礦帶是哈薩克斯坦東部與俄羅斯聯邦接壤處的科爾崗—霍爾宗構造-成礦帶的東南延伸。該構造-成礦帶介于北東阿爾泰-蒙古北部的加里東活動帶與西南的齋桑—東準葛爾—南蒙古華力西活動帶中間。該成礦帶在國外以“礦區阿爾泰”的霍爾宗—薩雷姆薩克塔成礦帶內火山—沉積鐵礦(或鐵錳礦)最重要,大中型富鐵礦產于中泥盆統火山-陸源巖建造和石英角斑巖建造,層狀鐵礦產于火山凝灰巖中,或者產于火山凝灰巖—陸源巖(含錳)內。我國范圍內的富蘊縣已經發現相同的具有大型規模的蒙庫火山—沉積富鐵礦,在阿勒泰市范圍內阿巴宮富鐵礦有中型以上規模。 、谖魈焐礁昏F礦成礦帶:該富鐵礦成礦帶是中亞天山成礦帶的中國天山成礦帶西段。該成礦帶的北天山分支與哈薩克斯坦阿塔蘇巨型礦集區著名的烏什卡騰、卡拉扎爾等巨型鐵(錳)礦床在構造演化、火山活動等方面可以對比。在我國新疆新源縣鐵礦石質量優越的式可布臺富鐵礦位于其中。天山成礦帶的南支,在緊*我國的哈薩克斯坦東部的納倫河地區的哲特姆巨型鐵礦區,賦存于元古界變質巖地層中的火山沉積-受變質巨型鐵礦(遠景為150億噸),向東延伸到我國境內,引起我項目組高度重視,今年已經在南天山拜城、和靜縣已發現其蹤跡。 、畚骼錾奖倍胃昏F礦成礦帶:該富鐵礦成礦帶的西部鄰國阿富汗巨型富鐵礦—哈吉加克鐵礦與本區地質條件類似。 ④東天山—北山富鐵礦成礦帶:該富鐵礦成礦帶與西天山富鐵礦成礦帶為同一個富鐵礦成礦帶的兩個地理分區。 近年來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支持下,在新疆富鐵礦找礦取得豐碩的成果:新疆阿爾泰地區富蘊縣蒙庫鐵礦普查中,突破了前人“矽卡巖成礦”的認識,形成了火山巖型富鐵礦成礦系列的模式,富鐵礦資源量已經展現出大型礦床規模。西昆侖山北段切列克奇鐵礦也具有大型富鐵礦遠景;西天山地區前期工作表明具有尋找富鐵礦良好前景。 (3)青藏鐵路沿線鐵礦資源潛力巨大 由于自然條件和歷史原因,青藏高原的基礎地質工作相當薄弱。1:20萬和1:2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完成不足50%。有關鐵礦勘查需要的中大比例尺航空物化探基本沒有進行,鐵礦地質調查還處于初始階段。據不完全統計,西藏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一帶,青海-西藏邊境地區的唐古拉山唐古拉山一帶鐵礦具有大型以上規模的礦床有4處,中型規模的鐵礦18處,目前隨著國土資源大調查工作的展開,地面出露的鐵礦陸續被發現,資源潛力目前無法正確估計。 綜上所述,西部地區鐵礦資源家底在80-100億噸范圍,主要分布在新疆阿爾泰、天山、昆侖山(57億噸以上),其次是青藏鐵路沿線(估計20-30億噸),甘肅西部以祁連山地區的‘鏡鐵山式’鐵礦為主(10-15億噸)。 但是,大調查發現的鐵礦能否進一步轉入勘查還必須由市場需求確定。市場需求變化和西部地區自然條件限制與西部大開發交通條件改善,西部地區鋼鐵工業發展趨勢關系密切。 3 西部地區鐵礦資源主要特點 (1)空間分布上的成帶分布又局部集中 西部地區鐵礦與該區造山帶分布一致。造山帶中的‘中間隆起’帶往往由元古代地層內受地層控制的沉積受變質鐵礦占主要地位;島弧帶內以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火山巖型鐵礦組合為主,兼有矽卡巖型、熱液型鐵礦分布,鐵礦往往集中分布于火山構造盆地、火山、次火山機構;弧后盆地形成沉積鐵礦。造山帶之間的盆地為能源礦產—煤、油氣、鹽類礦產集中區,與煤系地層相伴出現的沉積鐵礦具有數量多、規模小、展布面積大的特點。 。2)成因類型的多樣性 西部地區地域遼闊,地質歷史漫長,構造演化復雜,在不同地質構造條件和成礦地質作用條件下,形成了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鐵礦床。除了典型的硅鐵建造—鞍山式鐵礦目前沒有發現之外,全國所有的鐵礦類型都有產出。 (3)貧礦富礦兼有 西部地區由于沒有規模巨大的鞍山式鐵礦,富鐵礦比例較高。新疆以往統計數據富礦比例為22.7%,西部地區平均為12.8%,遠高于東中部地區。但是,往往是‘貧中有富,富中夾貧’混在同一礦床中。富鐵礦比較集中的鐵礦類型為火山巖型、矽卡巖型、部分為沉積受變質型和沉積型、熱液型。 。4)鐵礦床中共伴升組分多,“上鐵下銅”現象較為普遍 由于本區鐵礦以火山巖型、沉積受變質型、矽卡巖型為主,有害組分--硫超過工業要求的鐵礦床比較普遍,需要進行選礦作業才能利用。礦床中共伴升組分有銅、鉛、鋅、鎳、鈷、錳等。與同沉積斷裂熱液活動關系密切的鐵礦床往往產生“上鐵下銅”現象,鏡鐵山樺樹溝鐵銅礦、蒙庫鐵礦、雅滿蘇鐵礦都有類似的現象。 4結語 目前西部地區鐵礦資源上表儲量小,是歷史以來鋼鐵工業落后,缺少需求拉動情況下,在計劃經濟年代鐵礦地質勘查工作程度低的反映,而不是缺乏鐵礦成礦條件制約。西部地區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推動下,鋼鐵工業超常規發展情況下,在遠離東部鐵礦進口港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鋼鐵原料只能通過就近解決方案解決,西部地區鐵礦地質勘查工作應該而且必須盡快納入議程。西部地區鐵礦有其與東中部地區不同的特點,需要深刻認識基礎上,選擇適合的勘查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找礦效果。 |